芦柑

编辑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芦柑(学名:Citrusreticulata'Ponkan')是宽皮桔中的一种主要桔类品种,分类属于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柑橘(Citrusreticulata),又称椪[pèng]柑、有柑等。芦柑在中国、日本、美国、印度、泰国、缅甸、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菲律宾、巴西等国均有栽种分布,其中在中国主要产于台湾、福建南部、广东东部等地,在江西、浙江、广西等地也有分布,是中国分布最广泛的柑橘类型。芦柑的生态适...

芦柑学名Citrus reticulata 'Ponkan')是宽皮桔中的一种主要桔类品种,分类属于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柑橘Citrus reticulata),又称椪[pèng]柑、有柑等。芦柑在中国日本美国印度、泰国、缅甸、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菲律宾、巴西等国均有栽种分布,其中在中国主要产于中国台湾、福建南部、广东东部等地,在江西、浙江广西等地也有分布,是中国分布最广泛的柑类型。芦柑的生态适应性强,是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凡能种植柑橘的区域,芦柑都可种植。

品种起源

编辑

关于芦柑的起源,学术界说法不一。印度学者认为芦柑是印度的土产;学者Hirai也认为芦柑是源于印度的橘类型,认为其与印度野橘有一定亲缘关系。日本学者田中长三郎(Tanaka)在印度看到有碰柑栽培,认为是当地原产,因此将其命名为C. poonensis Tanaka,但后又认为它是《橘录》(中国最早的柑橘专著,成书于宋朝)中所记载的柑的别名,因此又恢复学名为原来的C. reticulata Blanco。1993年,中国学者李文斌从POX、PPO和CCO同工酶分析结果推测芦柑很可能是从中国华中向东南沿海演化的古老栽培种之一。1998年,胡春根对芦柑的RAPD研究结果表明:芦柑在宽皮柑橘中不属于原始类型,与朱橘的地位相当,较红橘起源要晚,并且可能携带了甜橙或金柑的部分遗传信息,其很可能起源于中国华南地区。同时根据浙江农业大学教授李三玉先生1989年在《当代柑桔》一书中把柑橘类按照生态学特性分成温带性、亚热带性和热带性三大类,而其中亚热带的柑橘代表是芦柑、甜橙、柚子等,其著名产地是在西江流域的下游,珠江三角洲沿东南海、中国台湾海峡地区的观点,他认为芦柑原产地是沿西江而上,起源于云贵高原。

命名

编辑

芦柑,原为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的地方方言,意为软绵绵的,即手压成熟的果肉,有软绵绵的感觉。清代吴应逵在《岭南荔枝谱》中也称“果非核种者”为芦。但由于历史的发展与地域不同,芦柑还出现不少异名,如称为有柑、蜜桶柑、汕头蜜柑、潮州蜜柑、八卦芦等,此外湖南的梅柑、云南建水的白桔及西双版纳的勐[měng]版桔也为本种。芦柑在一些地区也称椪柑,“椪”读“Peng”,是广东东部和福建南部的地方方言,或读“Pang”,有松皮或空心之意,原字为冇[mǎo],意为无,无与冇,实为谐音,现已写成椪。此外,“Ponkan”早已被国际园艺学者采用,亦为该品种的商品名。

栽培历史

编辑

芦柑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据福建龙海县史记载,“唐大中年间(公元9世纪),九湖七首岩第九代主持中理禅师,常用八泉水浇灌1株橘,结出果大、皮粗、色橙、汁甜、昧,果蒂微凹,有6-8条放射纹,形如卦。”其性状描述,正是现在芦柑栽培种的硬芦品系。又据明朝末年,凌登名撰《榕城随笔》载有“闽南产柑橘,其种不一,而颗皆硕大。芦柑为最,红橘次之。芦柑色稍黄,红橘则正赤,皆佳种也。三衢所产似也当稍让”。说明芦柑栽培历史在1100年以上,并广泛传播到浙江衢州一带。世界上xxx部柑橘专著《橘录》(韩彦直,成书于1178年)中称芦柑为乳柑,又名真柑。中国芦柑的栽培面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只有1.5万公顷左右。随着改革开放方针的贯彻执行,中国的芦柑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也被引种到中国各个地区,如中国台湾省的芦柑是早在1796年由广东省海丰县人氏移至新竹县试种成功,20世纪70-80年代逐渐发展成主栽品种。同时随着芦柑的大力发展,国内可发展柑橘的其他省份也都相继引种,如广东汕头、惠阳和福建漳州(原龙溪)、浙江衢州等地区,后也逐渐成为芦柑的主要产区。到1993年,芦柑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约9万公顷,年产65万吨,分别占全国柑橘总面积和产量的8.3%和9.9%,1997年,中国台湾芦柑栽培面积9675公顷,总产量141314吨;分别占中国台湾柑橘面积和产量的25.88%和28.57%。此外,芦柑在印度和泰国、缅甸、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也有较大面积的栽种,但因气候条件的限制,其品质较中国广东汕头、惠阳、福建南部、中国台湾所产为差。美国在18世纪引种芦柑到佛罗里达州种植。日本于1924年引入芦柑并试种成功。巴西、澳大利亚等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引种,已有较大面积发展。

形态特征

编辑

芦柑是常绿小乔木,树体高大、树势强健。

幼树枝条直立,老树稍张开,主干有棱,分枝角度小,枝条细而密集。

叶片长椭圆形,中等大,深绿色;叶缘有波纹,叶脉不明显,翼叶小线状。

花为单花,蜡白色,较小,由花梗、萼片、蜜盘、雌蕊、雄蕊花瓣等组成。雌蕊包括子房花柱柱头。雄蕊包括花丝与花药,花药内有花粉。花为白色,5瓣,雌雄蕊正常,柱头乳白色,雄花丝16枚,花粉黄色

果和种子

果扁圆形,或蒂部隆起呈短颈状的阔圆锥形,顶部平而宽,中央凹,有浅放射沟,纵横径5.1-6.1厘米×6.1-7.8厘米,重136-187克,也有较小或更大的,橙黄至橙红色,油胞大,油量多,皮粗糙,松脆,厚2.7-3.5毫米,甚易剥离,瓢囊10-12瓣,果肉嫩,汁多,爽脆,化渣,味甜;种子少或无,子叶淡绿色,多胚。

种子

产地分布

编辑

芦柑在中国、日本、美国、印度、泰国、缅甸、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菲律宾、巴西等国均有栽种分布。其中在中国分布于北纬16-37°之间,海拔1800米以下,分布范围南起海南省的三亚市,北到河南、陕西、甘肃等省,东起中国台湾省,西至西藏的雅鲁藏布江河谷。但主要的经济栽培区域是在北纬20-33°之间,海拔1000米以下,如四川、广东、浙江、湖南、广西、福建、江西、湖北、云南、贵州、江苏、上海、安徽、陕西、甘肃、海南、西藏和中国台湾等省、市、自治区均有栽培,且以福建、广东、广西、浙江和中国台湾等省(区)为主产,其次是四川、湖南、云南和贵州省。

生长发育

编辑

生长习性

芦柑因原产地温暖的气候和湿润的半荫性生态环境条件,以及有机质丰富的土壤,形成了其喜温暖湿润、不耐低温、根部好气、要求肥沃土壤、抗逆性强的特性,是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凡能种植柑橘的区域,芦柑都可种植;生长地土壤只要不是高酸或高盐碱的都能生长,但pH在5.5-6.5之间为好;同时在其广泛生长的地区温度要求大于10℃以上年积温应在5000℃以上,年降雨在1000-2000毫米较合适。

物候期

芦柑是常绿果树,无落叶期,其枝梢生长及花分化、开花结实的特性与落叶果树不同,物候期具体可分为萌芽期、抽梢期、顶芽自剪期、花蕾期、开花期、果实长发育成熟期和花芽分化期等。萌芽期:芽体伸出苞片时称萌芽期。芦柑萌芽一般在2月上旬-3月上旬之间。抽梢期:芦柑因树龄及地区不同一年有多次抽梢期,通常抽生3-4次梢,按季节分为春、夏冬梢。顶芽自剪期:新梢伸长到一定程度时停止生长,顶芽自行脱落。芦柑一年中有多次顶芽自剪期。花蕾期:花蕾长大到肉眼能看出时称现蕾期,现蕾到开花前称花蕾期。在中国湖北地区芦柑于3月中下旬现蕾。开花期:芦柑的开花迟早受气候和品种的影响,气温高,开花早,花期短。湖北地区芦柑开花期在4月下旬-5月初花期持续7-10天。果实生长发育成熟期:谢花后子房膨大到果实成熟称果实生长发育期。其中可出现两次生理落果期:果实连果梗一起脱落的为xxx次生理落果;其后,果实不带果梗从蜜盘处脱落为第二次生理落果。北、中亚带产区,芦柑的生理落果期通常在7月上旬结束,南亚热带结束的时间要提前。此后7-9月芦柑的果实膨大速度变快,到11月上中旬果实开始着色,一般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芦柑的果实成熟。花芽分化期:春梢或夏秋梢上的营养芽转变为花芽,至花器官分化完全为止的这一时期,称为花芽分化期。芦柑的花芽分化从9月至第二年2月。

栽培技术

编辑

选地整地

芦柑根系极为发达,因此在栽培管理中,选地尤其重要。芦柑种植选地的原则为土壤深厚,且整个土壤能够具有肥沃、松软的特性。芦柑的种植土壤pH值需控制在6左右,且芦柑选取的果园地址应交通便利,离水源较近。在选地完毕后便可进行整地工作,挖好定植穴。由于芦柑的需肥量较大,因此进行种植时需在定植穴内加入适当底肥,熟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使其更适宜芦柑生长。

栽培环境

温度:芦柑是喜温果树,最适生长气温为23-34°C,生理活动的有效温度为12.5-37°C,温度过低和高都会使生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直至停止生长。芦柑的耐寒性属中等,能忍受的最低温度为-9°C。水分:芦柑一年多次抽梢,果实生长期长,对水分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相对湿度75%左右,土壤xxx持水量60%-80%。

芦柑的生长环境

光照:芦柑比较耐荫,喜散射光。光照充足,通风透光好,则树势强健,花芽形成多,病虫害少,果实产量高。但光照过分强烈、温度过高,树冠向阳面的果实易发生日灼,对树生长也不利。

栽培方式

育苗芦柑主要用嫁接法繁殖,优良砧木有枳、酸橘、红橘、红搡檬。在中国湖南省栽培时常用枳作砧木,广东、广西主要用酸橘作砧术,福建省漳州用红橘作砧木。嫁接方法同一般柑橘。在种植过程中,将芦柑的根部进行适当修剪,随后放入定植穴中,将周围土壤进行轻压,以保障根系与土壤能够充分接触。在栽种完毕后,及时浇水保护果树树根,提升土壤保水性及保肥性。

肥水管理

芦柑的幼年树施肥要少量多次,一般年施6-7次,重点是保证抽梢肥。青年树应以有机肥为主,全年掌握“两头重、中间轻”的施肥原则,即春秋季重肥、夏季薄肥(以根外追肥为主),冬季埋施长效有机质肥。成年树应猛促春梢,放好秋梢,培养健壮的结果母枝。芦柑的需水量较高,在施肥过程中,也需要保证合理浇水,如芦柑在生长过程中遇强降水或梅雨季,则需要及时排水,避免对芦柑的根部造成严重损害。

整形修剪

修剪芦柑枝芽的原则是留长、留壮、留稀。夏稍全部修剪掉,秋稍前修剪掉零散的芽。对于树木弱些的可根据实际情况留些晚秋的稍,但其他稍和冬稍要全部修剪掉。在冬天收获后进行修剪时,要以通风透光为主,以树冠紧凑为基础,把交叉的、有病虫害的以及弱枝修剪掉并集中焚烧。

剪枝队员在认真修剪

病虫害防治

芦柑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蚧壳虫、锈壁虱、潜叶蛾;病害主要有溃疡病、疮痂病、沙皮病[32]。要防治病虫害主要是通过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的抵抗力,在病虫害极易发生的4-5月、7-8月可提前喷洒农药进行防治,防治药剂可选克螨特+机油乳剂、阿维菌素乳油、三唑锡+克螨特等。

品系分类

编辑

主要品系

芦柑主要有硬芦和有芦两个品系。

硬芦

硬芦果实顶部有数条放射状沟纹,故又称八卦芦柑。其树势强健,树冠柱形,枝梢较细,直立紧凑,主干有棱,叶片长椭圆形。果实较大,扁圆或高扁圆形,顶部微凹,间有6-8条放射状沟纹,柱痕较大,有的呈小脐。蒂周常有6-10个瘤状凸起,或呈放射条沟与棱起。果皮橙黄色,中等厚,较坚硬,故名硬芦。果皮易剥离,瓤瓣肥大,长肾形,9-12瓣,中心柱大而空,种子5-10余粒。一般单果重120-160克,可溶性固形物12%-15%。果肉质地脆嫩,化渣,汁多,味甜,有微酸,甜酸适口,风味浓,品质极佳。果实11-12月成熟,是芦柑的优良品系。中国栽培的芦柑多数为硬芦品系,在中国的福建、广东、浙江广西和中国台湾等地广为栽培。

有芦

有芦树树体较高大,树冠长圆形,枝节稍,叶片大而较薄,呈椭圆形或卵圆形。果实扁圆,果梗斜生、粗短,果实蒂端稍平,果顶凹入明显,一般无放射状沟。果皮橙红色,薄而易裂,果心空。种子10粒以上。单果重90-100克,可溶性固形物10%-12%,肉质细嫩,多,味较甜,品质中上,果实12月中成熟。由于芦品质和贮藏性均不如硬芦,因此栽培较少。

其他

中国广东有平蒂硬枝、高蒂软枝和早熟芦柑三个品系。平蒂系抗逆性较强,较丰产,较耐运;高蒂系品质较优,但果皮松软,不利运输;早熟芦柑不耐贮。中国浙江衢州芦柑,依其形态特征和果实性状,大致有软枝平蒂、硬枝高身、硬枝大果和软枝高蒂等四大品系。其中硬枝高身品系芦柑果皮橙红,油胞突出较粗糙而厚,果顶有条沟,瓤瓣肥大,肉脆芳香,品质上等。中国中国台湾芦柑主要品系以高墙芦柑为主,另有软枝芦柑(果实如高墙芦柑)、低墙芦柑,均有少量栽培。高墙系果实大,品质较优,但不耐贮藏;低墙系果实小,贮藏性较好。

名优产品

在长期的栽培发展中,芦柑逐渐形成了多个地方名优产品:中国1985年组织的首次全国优质水果评比中,油头长源1号芦柑、汕头和阳2号芦柑、广西灵山县芦柑、福建长泰县芦柑被评为农业部优质果品;1989年第二次全国优质水果评比中,福建永春芦柑、广西平乐源头芦柑、福建平和芦柑、福建南安芦柑、广西南宁芦柑、浙江丽水芦柑、广西桂林芦柑、广东杨村农场芦柑、贵州从江芦柑被评为农业部优质果品;1995年福建永春芦柑、浙江丽水芦柑、福建南安芦柑、广西鹿寨芦柑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优质水果评选金奖;1997年福建永春芦柑、浙江衢县芦柑、广西鹿寨芦柑被认定为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

优良品系

主要用途

编辑

食用营养

芦柑的果肉翠嫩多汁,含有氨基酸维生素C等营养元素以及酚类、胡萝卜素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水果,主要用于鲜食,也可加工成罐头、果汁、果糕等,果实取汁后通过发酵、陈酿、澄清,还可制得低精度的果酒;其籽的油脂质量分数较高,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麻酸等,可作为人类食用油的可靠替代来源。此外,椪柑的花还可用于制作柑花茶,或是作为自然香料加入蛋花汤榨菜肉丝汤进行烹饪等。

芦柑鲜食

芦柑罐头

芦柑味果糖

工业原料

芦柑的果皮或者籽可以作为一种原材料,如芦柑果皮中可提取柠檬烯、膳食纤维等,具有多种生理和生物活性,可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行业的产品生产。此外,芦柑果皮残渣还可以加工成饲料,为柑橘产业增收,减少固废带来的环境污染。

医学药用

芦柑的叶可作橘叶,性苦、平,有行气、解郁、散结的功效,主治乳腺炎、胁痛;其果皮可作陈皮用,性苦、辛、温,有理气健胃,燥湿化痰的功效,主治胃腹胀满,呕吐呃逆,咳嗽痰多;其果皮内的筋络可作橘络,性苦、平,有通络、化痰的功效,主治咳嗽痰多,胸胁作痛;其幼嫩果实可作青皮,性苦、辛、温,有破气散结,舒肝止痛,消食化滞的功效,主治胸腹胀闷,胁肋疼痛,乳腺炎,疝痛。

产业现状

编辑

柑橘作为中国南方农村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中国南方大多数农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中国柑橘面积和产量在世界上和国内均居首位,其中2019年柑橘年产量已达4584.5万吨,而宽皮柑橘的种植面积和农户数量分别占中国柑橘面积和农户总数量55.3%和59.9%。其中芦柑作为世界上优良的宽皮柑橘类品种,果大色鲜、易剥皮、品质佳,并且还具有较高的亩产,在国际柑桔市场享有盛誉,在中国内外市场也具有较大竞争力,常作为优良的育种材料,已杂交选育出当前柑橘市场上较为推崇的品种,如不知火、大雅柑、春见等。截止到2023年,中国芦柑产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南亚热带中段至中亚热带南缘,以福建漳州、永春,浙江衢县、中国台湾省四地栽培规模xxx而集中。其中永春县因气候适宜、自然资源丰富,具备芦柑种植的优势条件,因此被评为“中国芦柑之乡”。到2022年永春县芦柑种植面积为34.93km,芦柑年产量为19.70万吨,芦柑产业从业人员共计5万余人,拥有分等分级、初加工、包装、物流运输等基础设施,实现全产业链产值67.17亿元。此外,芦柑及其加工品出口至马来西亚、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福建省内xxx个出口创汇上亿美元的农产品,2020-2021年产季芦柑出口7.65万吨,创汇1.07亿美元。

永春县芦柑产业

相关文化

编辑

相关诗词

芦柑所属的柑橘在中国古代可作为贞洁的象征,屈原在《九章》中的《橘颂》描述橘:“深固难徙,壹其志兮”,称颂其贞节之坚,品德之高可与伯夷相比;张九龄在《感遇》写到“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也是称颂柑橘具有节操。此外,种橘在古代也是古代发财致富的一种途径,故而又称为“橘奴”或者“木奴”,自汉代起,就设有橘官,负责橘品的上贡。

永春芦柑文化节

永春为芦柑生产大县,为“中国芦柑之乡”,为扩大宣传,提高永春芦柑知名度,于1991年11月举办了首届中国永春芦柑节。此后,每年11月18日福建省永春县都会举办芦柑节。2023年11月17日至23日,以“柑甜两岸 橘香五洲”为主题的2023年中国永春芦柑文化节系列活动在泉州市永春县举行。其活动内容丰富,除了歌舞表演,还准备了老树种植区沉浸式体验参观与直播、优质芦柑鉴评、永春芦柑新品发布等,进一步推动和激发了泉州永春芦柑全产业链的生态活力

“柑甜两岸 橘香五洲”为主题的2023年中国永春芦柑文化节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967704/

(23)
词条目录
  1. 品种起源
  2. 命名
  3. 栽培历史
  4. 形态特征
  5. 果和种子
  6. 产地分布
  7. 生长发育
  8. 生长习性
  9. 物候期
  10. 栽培技术
  11. 选地整地
  12. 栽培环境
  13. 栽培方式
  14. 肥水管理
  15. 整形修剪
  16. 病虫害防治
  17. 品系分类
  18. 主要品系
  19. 硬芦
  20. 有芦
  21. 其他
  22. 名优产品
  23. 主要用途
  24. 食用营养
  25. 工业原料
  26. 医学药用
  27. 产业现状
  28. 相关文化
  29. 相关诗词
  30. 永春芦柑文化节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