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祖斐

长期建档 锁定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人物简介 苏祖斐,1898年10月23日生于上海。曾祖父从福建汀州迁沪,三代经商。外祖父是福建同安人,亦经商。她出生之年正值戊戌变法。她父母接受新思想,向往,热心教育。她父亲敬仰女家索菲亚(1853~1881);索菲亚一译苏斐亚,她在排行中值祖字辈,她父亲就给她取名祖斐。后来她的大学同学常将她的名字误写为苏祖裴,但写着苏祖裴收的邮件邮局都能准确投递,寄给苏祖裴的汇款她也能顺利领   名誉理事长...

  人物简介

苏祖斐,1898年10月23日生于上海。曾祖父从福建汀州迁沪,三代经商。外祖父是福建同安人,亦经商。她出生之年正值戊戌变法。她父母接受新思想,向往,热心教育。她父亲敬仰女家索菲亚(1853~1881);索菲亚一译苏斐亚,她在排行中值祖字辈,她父亲就给她取名祖斐。后来她的大学同学常将她的名字误写为苏祖裴,但写着苏祖裴收的邮件邮局都能准确投递,寄给苏祖裴的汇款她也能顺利领

  

名誉理事长苏祖斐为基金会题词取。她在家中排行第三,但双生兄姐不到周岁即先后天折。她以下有弟弟6人。她父亲也是商人,为人急公好义,热心教育,毁家兴学,与叔父开办民立上海中学,又资助姑母开办民立女子中学。母亲求知欲强,30岁后尚人女塾求学,曾开办民立幼童学校

  

1915年,苏祖斐毕业于民立女子中学。在民立女子中学时,从词曲大家吴梅(瞿安)学习语文,一度爱好文学。毕业后因觉英文水平太差,又入清心女子高等中学学习,中途因母病父逝等辍学2次。1924年毕业并考取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但因江浙之战交通阻断,遂转入沪江大学。沪江大学学风严肃而和睦。她在中学未学过化学,数学学得也少,入大学后努力补习才跟上课程。生物学则成绩优秀。她母亲患内痔经常出血,一次因失血过多而出现心率加快,庸医误诊为心脏病,投以洋地黄溶液,母亲用药中毒几死;做内痔手术后又发生高热。1919年流行冒全球,她一家四人(包括她自己)染病,父亲愈后复发,因肺炎不治病逝。这些都促使她下决心学医。在沪江大学学习时即决心投考协和医学院,并按协和医学院入学考试的要求作好准备,如协和医学院要求学生学过两门外语,她就又学习法语。

  1927年她虚报年龄为24岁(的最高报名年龄),在上海考场参加协和医学院的入学考试,被录取。1928年获沪江大学理学士学位。第二学年学习细菌学时,写成一篇论文:《白喉毒素,抗毒素与类毒素的比较》,教授认为该文有临床应用价值,即推荐给《中华医学》。1930年该文发表,这是她发表的xxx篇医学论文。儿科学由祝慎之主讲,她后对课程极感兴趣,决心从事儿科专业。1934年她从协和医学院毕业,留协和医院担任住院医师2年。她注意到当时人民生活水平很低,营养不足,身体抵抗力很差,患儿病死率高,所以,后来特别重视儿童营养,在以后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一直把儿童营养作为重点。又注意到如果婴幼儿得不到足够的照顾,终日平卧在床便容易出现肺炎,经常给患儿改变体位后肺炎发生率和病死率大为减少,因此,又十分重视护理工作。

  

她在传染科工作时,曾遇一位54岁的女性白喉患者在开业医处未得及时诊治,终因喉头堵塞,未及气管切开,窒息而死,深感预防和早期诊治的必要性,便写了一篇短文《白喉可以预防吗?》,投到《世界日报》的一个副刊--丙寅医刊,被刊用;这件事使她深切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

  

1934年应聘到湖南长沙湘雅医学院工作。1937年后一直在上海任职。1950年中华医学会总会迁京,她被选为上海分会会长,并主持成立多个分科学会的上海分会。总会在沪留下大批图书,在苏祖斐努力之下,这些图书归属上海分会图书馆,图书馆公开对全市、全国医务工作者。上海分会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在全国医学图书馆中仅次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当时上海各医疗机构对传染性肝炎的检验方法不统一,上海分会组织专家讨论编写《肝炎防治手册》,由姚光弼执笔,苏祖斐作序。1954~1985年她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1985年后任名誉顾问。

  1952年曾参加第三批志愿医疗手术队赴,帮助提高军医大儿科的质量,负责儿童营养学教学。

  

中,苏祖斐被封为学术权威,经常受到,每月只领到生活费40元,她家长期雇有一位帮助做家务的保姆,月工资25元,派命令保姆的工资分文不可少付,于是她自己只剩下15元度日。她家被抄两次,一些珍贵的纪念品被掠走;她家的私房被,先人坟墓被毁。直至粉碎后,才恢复原薪金。1982年任上海市儿童医院名誉院长。

  

她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曾在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红十字会、上海生物化学学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国优生保专家咨询组、上海儿童世界基金会、上海地区托儿所协会、上海医学卫生海外联谊会、上海市静安区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全国儿童食品学会营养临床学组、上海市人口福利基金会、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上海市少年儿童营养基金会、沪江大学校友会、中国妇联、上海妇联等机构任职。1998年8月2日因肺炎在沪去世。

  苏祖斐终生未婚,以三弟之子肇伉为己子。肇伉夫妇也是儿科医师,而且均是科主任和教授。

  湘雅医院

  

上海市儿童医院1934年湖南湘雅医学院聘她到长沙湘雅医院担任儿科主任。下决心接受新职之前她征求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教授格兰特〔前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格兰特的意见,格兰特主张她接受聘请,她便启程赴湘。当时湘雅医院的儿科处于草创阶段,有一个30张病床儿科病区,但因无人负责,病区内不但治患儿,反而住满了成年患者。苏祖斐到任之后,正式建儿科专业和名副其实的儿科病区。她不仅要负责门诊、病房的临床工作,还要教医学生和培养。经她培养的梁觉如、杨显素医师后来都成为儿科学。经她整顿之后湘雅医院的儿科工作正轨,赢得家长的信任,医院附近学校的华籍、美籍员工子女有病,都来医院就诊。儿科的医疗质量逐渐提高,三年内住院患儿仅死亡三人。

  

1936年冬,流行性脑膜炎在长沙流行,患者中儿童占了多数。那时还没有抗生素,治疗主要依靠抗血清。医院为此开设儿科第二病区,苏祖斐主持两个病区的工作,带领几位医师日夜辛劳,数月后疫情才被扑灭。她将治疗过程写成总结报告。她又创办儿童保健会,先后入会儿童计100多人,每人每年交纳一元会费,便可以就诊12次,每次都测量身高、体重;医院并对入会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和卫生知识宣传。她将这些生长发育测量数据统计整理,写成论文《湖南儿童生长发育》。她在湘雅医院时工作极为繁忙,除门诊、病房工作外,还要给医学院和护校的学生上课,星期天又进行湖南橘柚维生素C的研究。

  儿童医院

  

苏祖斐1937年美国儿童医院同意苏祖斐前去,她向湘雅医院请了假,准备经上海赴美国。8月12日她回到上海。第二天日军进攻上海,这就是八一三事变。上海的难民所了大批难民,她决心留在上海为难童服务。1937年12月,儿科专家富文寿创办设有病床100张的难童医院,自任院长,请苏祖斐任医务主任。当时难童体质极差,易罹患各种疾病,难民所每天都要往医院送5~6名患儿,这些患儿病情多很严重,医院开办xxx个月内住院难童即死亡60人。她到任后拟定各种规章制度,尽力使医院工作正规化。她发现难童中营养不良性疾病很多,这事实更使她深切认识到营养对健康的重要性。1940年7月,富文寿将难童医院改组为上海儿童医院,他仍担任院长,苏祖斐仍任医务主任。上海儿童医院是中国历史上xxx所儿童医院,招收了许多同德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大学医学院、协和医学院毕业生,建立起坚强的技术力量,医疗质量可与当时的医院媲美,医院声誉日隆。医院改组后迁山,中华人民国成立后一度称香山儿童医院。

  抗战后期她又自己开设诊所。中华人民国成立后,她社会活动较多,诊所经常停业,不久即停办。

  

1946年富文寿赴美,苏祖斐代理上海儿童医院院长之职。1947年7月苏祖斐作为中国代表之一到纽约参加第五届国际儿科会议。会后随团参观了美国部的儿科中心。随即到纽约大学医学院儿科。在她与富文寿进行了。抗战期间,信息交流受阻,她在美国见到、听到种种新进展,顿觉耳目一新。她地学习新知识,并争取到生物化学实验室学习技术,准备回国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又学习了3∶2∶1液(3份5%葡萄糖溶液、2份生理盐水、1份1/6M乳酸溶液)治疗婴儿腹泻的方法,回国推广。曾在纽约法制医院学习婴幼儿发育诊断。1948年9月回到上海儿童医院。

  

她在美国学习了用链霉素和噻唑砜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化学疗法,回国时又带回一些噻唑砜。她在上海试用这种新疗法,治愈率达90%。这是国内首次治愈结核性脑膜炎。治疗经验写入论文《儿童结核性脑膜炎联合疗法》,发表于1950年的《中华儿科》创刊号上。50年代,她曾任中国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科研计划的指导者。

  1953年上海儿童医院申请由接办,与上海市儿童保健院合并,迁往康定新址,成为上海第二医学院儿科系学生的实习--上海市儿童医院。苏祖斐任副院长兼医务主任。她又曾任上海市第六、第二人民医院的儿科顾问和上海市儿科总顾问。50年代初上海儿科医师奇缺,卫生局委托上海市儿童医院将60名条件合适的长培训为儿科医师,富文寿与苏祖斐负责教学。她从协和医学院毕业后一直负担教学任务。1940~1953年任上海同德医学院兼职儿科教授,以后又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儿科系副主任、教授。1978年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营养研究室成立后,她已年过八旬,仍亲自带研究生2名。

  

50年代,中国南方血吸虫病严重流行,患者中儿童占1/3。1954~1955年苏祖斐带领上海第二医学院儿科系同学到沪、浙乡间从事血吸虫病的防治,酒石酸锑钾20天长程疗法最有效,南瓜糖浆疗效不佳。也曾试用锑58肌肉注射,证明其疗效并不明显。她与同事根据400多个病例写成论文《儿童时期血吸虫病》,详细分析了儿童血吸虫病的分型和转归。后来她被推举为全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委员。1985年上海市宣布消灭血吸虫病,她被记大功一次。 1957~1958年麻疹在全中国流行,上海在儿童医院开设了80张麻疹病床。因为麻疹病例以前一向不收住院,所以,许多儿科医师也不曾观察过麻疹发病的全过程。苏祖斐认为麻疹不能透发的原因是心血管功能不良,便大胆地给这样的患儿使用毒毛旋花素K,用药后皮疹透发,患儿一般情况好转,肺炎等并发症不再发生。这个经验在上海、浙江推广,收到很好的效果。1959年她在全国急性传染病会议上论文《麻疹的治疗》。 中华人民国成立后多次号召西医在职或离职学习中医。1958年苏祖斐参加学习中医后与中医师徐蔚霖合作撰写医结合的《儿科临床手册》。该书于1959年出版,很受读者欢迎,曾多次再版。 1963年苏祖斐与复旦大学遗传学家谈家桢合作分析一例先天愚型患儿的染色体,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发表于《中华儿科》,这种研究在中国是首例。 中,苏祖斐与广大知识一样备受,工作难以正常进行。后期她大量中外文献,写成综述11篇,内容涉及营养和代谢等方面的问题。

   人物经历

苏祖斐1898年10月23日 生于上海。

  1912-1915年 在上海民立女子中学学习并毕业。

  1915-1924年 在上海清心女子中学学习并毕业,中途二次辍学。

  

1924-1927年 在上海沪江大学学习并毕业。

  

1927-1932年 在协和医学院学习并毕业,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28年 接受上海沪江大学理学士学位。

  1932-1934年 任北平协和医院儿科住院医师。

  1934-1937年 任湖南长沙湘雅医院儿科主任。

  1937-1940年 任上海难童医院医务主任。

  

1940-1953年 任上海儿童医院医务主任和上海同德医学院儿科兼职教授。儿童营养学奠基人苏祖斐

  

1947-1948年 到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

  1953-1982年 任上海市儿童医院副院长兼医务主任,上海第二医学院(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科系副主任、儿科教授。

  1982-1998年 任上海市儿童医院名誉院长。

  

1998年8月2日 因肺炎在上海逝世。

   人才培养

上海市儿童医院举行苏祖斐教授塑像揭幕仪式苏祖斐非常重视营养学人才的培养。儿童营养研究室是卫生部指定的儿童营养人才培训,成立以来举办过多次的营养,培训过上海市和外地的儿童保健人员,也常给其他群众讲授儿童营养知识。苏祖斐虽年事已高,仍亲自带领研究生。1986年7月,联合国粮农组织资助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中国营养人才培训,苏祖斐出席并讲课。中华人民国成立以来未培养过营养师。旧时培养的营养师均已年高。多数医院的营养工作由担任,有些老营养师用带徒弟的方式培养人,这样的人才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苏祖斐一再大声疾呼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她认为除医疗机构需要营养师外,每个托幼机构和小学校都应配备一位营养师;向群众普及营养知识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她发现,中国新生儿的体重并不低于发达国家,但7个月后中国婴儿的发育指标便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婴儿,中小学生的贫血发病率也相当高;其主要原因在于膳食不科学,营养跟不上,许多父母是双职工,工作忙碌又缺乏营养知识,这导致孩子断奶前后营养供应不足;托幼机构在市面上买不到适合不同年龄婴幼儿需要的包装合理方便的营养食品;许多中小学生因父母中午不在家而不能回家吃饭,结果吃不到符合营养要求的午餐。有些家长给孩子买了过多的巧克力糖果、银耳、蜂王浆甚至人参等食品,这些东西既非儿童所需要,还会影响食欲。她呼吁工厂生产适合不同年龄儿童营养需要又容易消化的系列食物,如鱼粉、菜泥、肝泥、肉泥、胡萝卜泥等等,并呼吁对此给予支持。为改善儿童的营养状态,她又呼吁成立上海市儿童营养中心。

   个人作品

  1 苏祖斐.白喉免疫法:毒素抗毒素混合液与类毒素的比较.中华医学,1929,15:584.

  2 苏祖斐.白喉可以预防吗?丙寅医刊,1932.

  3 苏祖斐.儿童营养.上海:上海亚美无线电公司,1933.

  4苏祖斐等.小儿营养及正常代谢,见:吴瑞萍等,主编.实用儿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5 苏祖斐.儿童之大脑瘫痪症:附病例报告八则.中华医学,1938,24:163.

  6 苏祖斐,杨显素.儿童之肠热症及副肠热症.中华医学,1938,24:197.

  7 苏祖斐,杨显素.儿童糖尿症.中华医学,1938,24:309.

  8 苏祖斐.小儿常见病营养指导.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9苏祖斐.儿童营养食谱.上海:百家出版社,1992.

  10 苏祖斐.湖南土产食物研究之三:菜汤对于婴儿营养之价值.中华医学,1938,24:227.

  11 苏祖斐,杨爱德,陆钟贞.乙种维生素与儿童脚气病(附260病例之研讨).中华医学.1939,25:419.

  12 苏祖斐,聂重恩.先天右位心及内脏易侧:报告病例一则.中华医学1939,25:464.

  14 苏祖斐.儿童大叶肺炎(二)用及不用sulnilyl衍化物治疗之结果.中华医学,1942,28:73.

  16 苏祖斐,陆钟贞,邬金惠.儿童角膜软化病.中华医学,1942,28:183.

  17 苏祖斐,许汉光.儿童杆菌痢疾化学治疗.中华医学,1942,28:308.

  19 苏祖斐,须毓筹,张莲芬,等.儿童体格发育.中华医学,1948,34:69.

  20 苏祖斐,吴明漪.儿童结核性脑膜炎:链霉素与属制剂之联合疗法.中华儿科,1950,1:421 苏祖斐,林凤开,张菊英.儿童原发性异型肺炎初步报告.中华儿科,1951,1:119.

  22 黄景行,苏祖斐.异烟肼临床应用的初步报告:Ⅰ.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中华儿科1953,3:22.

  23 张彩英,张湘云,苏祖斐.氯霉素治疗儿童杆菌痢疾.中华儿科,1953,3:4.

  24 苏祖斐.医士儿科学.第1版,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53,1960.

  25 苏祖斐,李瑞林等.妇幼营养.上海:华东医务生活社,1954.

  26 苏祖斐.营养.见:诸福棠,主编.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

  27 苏祖斐,陈乃斌.儿童时期的血吸虫病.中华医学,1958,76:301.

  28 苏祖斐.儿童时期的血吸虫病.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

  29 苏祖斐.蛔虫病见:吴光等主编.寄生虫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30 苏祖斐,徐蔚霖.儿科临床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31 苏祖斐.血吸虫病.见:宋明通等,主编.医疗系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

  32 苏祖斐.麻疹.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0.

  33 苏祖斐,周焕庚,孙庆懿等.先天愚型及其染色体研究.中华儿科,1963,12:219.

  34 苏祖斐,蒋颖、叶大愉等.一岁以内婴儿因地制宜的简易合理喂养法:应用鲜蛋白黄豆蛋白补充蛋白.中华儿科,1963,13:350.

  35 苏祖斐主编.实用儿科营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

  36 苏祖斐.对儿科营养工作者当前任务的认识.中华儿科,1965,14:421.

  37 苏祖斐.维生素D进展.国外医学综述.儿科学分册,1974,(2)60.

  38 苏祖斐.新生儿呼吸窘迫症.国外医学综述.儿科学分册,1975,(1):1.

  39 苏祖斐.铁与营养.国外医学综述.儿科学分册,1975,(3):95

  40 苏祖斐.儿童机会染.国外医学综述.儿科学分册,1975,(3):95.

  41 苏祖斐.、磷、镁代谢进展.国外医学综述.儿科学分册,1978,(2):16.

  42 苏祖斐.营养、肾负荷、水平衡.国外医学综述.儿科学分册,1978,(5):525.

  43 苏祖斐.维生素C的效用与不良反应.上海医药,1978,(2):121.

  44 苏祖斐.遗传氨基酸代谢紊乱和筛选方法、营养疗法.上海医药,1979,(2):69.

  45 苏祖斐.从儿童时期起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国外医学综述.儿科学分册,1980,(4):192.

  46 苏祖斐.感染与营养代谢.国外医学综述.儿科学分册,1980,(2):79.

  47 苏祖斐.营养与大脑发育.国外医学综述.儿科学分册,1982,(1):1.

  48 苏祖斐,杨培云等.上海市母乳喂养情况调查.中华医学,1981,61:580.

  49 苏祖斐,庞文贞.妇幼营养.上海:上海科技情报出版社,1982.

  50 苏祖斐.独生子女营养指导.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51 苏祖斐,杨光忻.鱼粉补充乳蛋白.营养学报,1983,5:33.

  52 苏祖斐.母乳喂养好.: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关心儿童

苏祖斐:儿童营养学奠基人苏祖斐在协和医学院学习儿科学时,课程由祝慎之医师主讲,讲授内容是儿童生长发育和儿童营养。儿科课程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星期,但苏祖斐却从中受到很大,认识到生长发育和营养就是儿科的主要内容。因为重视营养问题,她很早就留心学习有关的生物化学知识。在临床实习时她争取到代谢病房实习了3个月,每天进行尿氮定量试验,这为她今后进行儿童营养研究打下基础。毕业后任协和医院儿科住院医师时就注意到,虽然医院的技术力量很强,但是,30张病床的儿科病区每天都有死亡病例。她详询患儿的膳食情况,了解到当时人民生活水平很低,食类单调,冬季蔬菜种类更少;如北平居民家庭,冬季的菜盘子里往往只有大白菜,营养素的摄入严重不足,故而机体抵抗力很差,感染等疾病容易发生,病后又常并发营养不良性疾病。她认识到儿童营养对健康的重要性,便决心写一本论述儿童营养问题的小--《儿童营养》。当时自感有关儿童营养的知识十分贫乏,便查阅大量有关书籍,又请教协和医院的营养师。她在业余时间写作,花了一年时间,三易其稿,才完成4万字的一本小书。书稿写成之后曾请诸福棠医师等审阅,得到一致好评。她将文稿寄往上海,由二弟等开办的亚美无线电公司于1933年出版。她母亲60寿辰时她即以此书为祝寿礼物。该书初次印刷3000册,用以分赠来祝寿的亲朋和在北平的师友。这本小很受读者的欢迎,两年后再版,第三版又作增订,先后印刷了1万册,被视为哺育婴幼儿的实用手册。她又曾在他弟弟们办的亚美无线电儿童营养12讲。

  在湘雅医学院工作时,她注意到,这儿的技术力量和设备条件不及协和医院,但病区内患儿的病死率却低得多。经思考她悟出其中道理:湖南气候条件优于华北,是鱼米之乡,盛产柑,新鲜蔬菜终年不断,因此,人民的营养状态较好。她想测定湖南盛产的柑橘中维生素C的含量,每星期天早晨后便到实验室做实验,连续数周,得出大量数据;又用豚鼠动物实验,观察维生素C缺乏或供应不足时发生的病理变化。研究结果发表于《中华医学》中、英文版上。又曾研究各种新鲜蔬菜中所含维生素C的量,据此写成论文《菜汤对儿童的营养价值》。 1937年她到上海难童医院主持医务。该院有100张床位,xxx个月内住院患儿即死亡60名。她原因是难童的营养状况太差。当时难民所的难民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营养缺乏性疾病非常多见。医院开办xxx年内即收治200多例各种类型的脚气病患儿。曾有一例8岁儿童,因两手入院,开始住院医师诊断为脊髓灰质炎,但她认为可能是脚气病,给患儿试注射维生素B1一针,一天后症状即大为好转,她的判断得到。她与同事根据此例写成论文《乙种维生素与儿童脚气病》,发表于《中华医学》。因维生素A缺乏而发生角膜软化者也很常见,有因此而角膜穿孔失明者。还见到过麻疹后发生走马疳死亡的病例,这也是严重营养不良的后果。后来侯祥川教授等筹资,在医院汽车房内开设豆浆站,她也资助电动磨子一台,豆浆站每天免费给难民提供豆浆,使难民的营养状况稍得好转。 1958年她到桂林出席中华儿科学会大会,得知阳朔地区思的大队发生镉中毒,便前往调查,搞清污染来自上游的一座铅锌矿。他们向有关方面反映,该矿后被关闭。她根据这次调查写成论文《镉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1979年在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食品卫生学会成立大会上。这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也是首次。 1959~1960年,中国经济出现严重困难,人民营养状况极差,儿童中营养性疾病也很多发。上海市卫生局拨出一小笔款子,委托上海市xxx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儿童医院进行营养研究。苏祖斐与上海市儿童医院营养室的工作人员一同实验用新鲜鱼肉代替母乳喂养婴儿,取得很好的效果。又与上海鱼品厂合作制造用以喂养婴儿的鱼蛋白粉,亦获成功。这些方法是国际xxx。她与叶大瑜等根据这些工作写成的论文《应用鲜鱼蛋白黄豆蛋白补充乳蛋白》,1964年于中华儿科学会大会上,后又发表于《中华儿科》上。 50年代后期,人民卫生出版社即约她撰写一本《实用儿童营养学》,工作刚开头即值的经济困难,工作遂告搁浅。直到1964年,国家的经济情况好转,这60万字的中国xxx部儿童营养学专著方得问世。不久爆发,文化领域一片凋零。又过20多年,至80年代末该书才大幅度修订再版(1989年),篇幅增至80多万字。 60年代初,苏祖斐在营养科研上取得进展后,便希望能很快建立一个营养病区。可是这时极左愈演愈烈,她的希望成了泡影。1978年上海市卫生局批准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成立儿童营养研究室,由苏祖斐负责。初创时只有人民币8000元,一间房,两个人。后来陆续调入各种人才,派人到医学院学习,建立合格的动物实验室,又增添了精密仪器和电子计算机。几年惨淡经营,研究室已具一定规模。他们的研究课题包括母乳喂养调查、代乳品研制、儿童营养供给量标准和两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与疾病等。1981年他们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在上海城乡进行了3855个对的调查,统计了母乳喂养率,分析了造成母乳喂养率下降的因素。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资助在上海召开了中国母乳喂养,会上儿童营养研究室接受了母乳喂养监测、母乳量、母乳成分分析的课题。1983年上海市儿童医院受卫生部委托举办全国母乳喂养监测。受训者回到各地后即开展母乳喂养情况的调查,到1985年共调查9万多个对。儿童营养研究室将各地的调查结果汇总并作统计分析,写成报告,世界卫生组织对之评价极高。苏祖斐极力主张将母乳喂养知识编入医学院校教材,将有关母乳优点的知识编人中小学常识和生理卫生课本。苏祖斐与同事研制成以大豆蛋白质为基础的代乳品。又用赖氨酸和钙质强化乳儿糕,改善了乳儿糕的质量。并研究出一整套促进母乳喂养的具体措施。1985年世界粮食计划署向多个国家厂商募捐得到一些脱脂奶粉和无水黄油,赠送给中国六大城市。儿童营养研究室对每批到货进行了动物实验检验,证明它们符合婴儿营养要求。以前中国儿童的营养素供给量标准是参考国外标准拟定的,他们连续数年在机关和民办的托儿所进行四季称重法营养调查,从而制定出中国自己的较高和较低两个儿童营养素供给量标准。一般婴儿出生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质即会耗尽,这时如果膳食中没有足够的铁质补充,婴儿可能患缺铁性贫血。中国6个月至一岁半的婴幼儿患缺铁性贫血者甚多。为补充牛奶中的铁质,他们与上海牛奶公司合作研制成铁剂强化牛奶。 1981年8月苏祖斐参加在美国圣迭戈举行的第12届国际营养会议,在会上论文《鱼蛋白粉和婴儿喂养》。后Nutrition ReportsInternational发表了该文并聘请她为编委。

  苏祖斐自幼喜爱体育运动,身体健康,一生都工作繁忙。中能胜任包括清扫、护理等等超负荷的工作量。90余岁后仍思维敏捷,行动自如,能指导开展中小学生的早餐调查。 她为儿科事业辛勤工作60多年,1985年6月,与王淑贞、陈伯吹、袁瑢等同获首届樟树。在她九秩初度之际,上海市卫生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儿童医院为她祝寿。中国福利会为樟获者留念,为她所摄的两部片分别名为《开迟愈见凌操》和《九旬祝寿》。1992年她第14次迁居,新居取名傲霜小憩。1998年,上海医界举办活动庆贺她百岁华诞。 苏祖斐撰写或与人合作撰写中、英文论文34篇,文献综述11篇,她热心普及保健知识,常为各种报刊撰写科普短文,并编写科普书籍多种,她又参加过几本医学教科书的编写。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27320/

(3)
尊敬的全球百科用户,全球百科新系统上线了!新增排名保障卡、词条年卡,更有增值功能——百度排名保障包年服务,详情访问“glopedia.cn/261472/”关注公众号可联系人工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