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

编辑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 建档。
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是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一万多平方公里。一般来说它的最西点定义在三水。珠江三角洲位於广东省,包括广东省惠州(仅包括惠州市区、惠阳、惠东、博罗)、深圳、东莞、广州、中山、珠海、佛山、江门、肇庆(仅包括肇庆市区、高要、四会)九个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南部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三角...
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是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一万多平方公里。一般来说它的最西点定义在三水。珠江三角洲位於广东省,包括广东省惠州(仅包括惠州市区、惠阳、惠东、博罗)、深圳东莞广州中山珠海佛山江门肇庆(仅包括肇庆市区、高要、四会)九个市,以及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南部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三角洲的东部的地区如深圳、东莞、广州较早发展。研究中的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江口的东西部(最快於2017年落成启用),预计可以带动西部的发展。

简介

编辑

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旧称粤江平原。简称珠三角。位于中国广东省东部沿海,是西江北江共同冲积成的大三角洲与东江冲积成的小三角洲的总称,是放射形汊道的三角洲复合体。呈倒置三角形,底边是西起三水市广州市东到石龙为止的一线,顶点在崖门湾。面积约1.1万平方千米。冲积层薄,一般20~30米。地面起伏较大,四周是丘陵、山地和岛屿,占面积30%。中部是平原,分布在广州市以南、中山市以北、江门以东、虎门以西。珠江水系年均输沙量达8000多万吨,河口附近三角洲仍在向南海延伸。在河口区平均每年可伸展10~120米,成为中国重点围垦区之一。三角洲属于亚热带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年均温21~23℃,最冷的1月均温13~15℃,最热的7月均温28℃以上。6~10月,常有台风影响,降雨集中,天气最热。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多雨季节与高温季节同步,土壤肥沃,河道纵横,对农业有利。水单位面积产量在中国名列前茅。热带、亚热带水果有荔枝柑橘香蕉菠萝龙眼杨桃芒果柚子柠檬等50多种。发展了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等立体农业结构形式,成为中国生态农业的典范。有制糖、丝织、食品、造纸、机械、化工、建筑材料、造船等工业,有南海明珠之称。

区域

编辑

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初。九十年代后期,在“(小)珠三角”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2003年,又提出来了“泛珠三角”的概念。至此,“珠三角”实际上涵括了“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三个不同层面既相互区分又紧密关联的概念。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中明确说明: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区、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总人口4230万,土地总面积41698万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建制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6640平方公里。

小珠江三角洲地区

“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1994年10月8日,广东省委在七届三次全会上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珠三角”最初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6个城市及惠州、清远、肇庆三市的一部分组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广东珠三角。后来,“珠三角”范围调整扩大为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珠三角”或“小珠三角”。“小珠三角”面积为24437平方公里,不到广东省国土面积的14%,人口4283万人,占广东省人口的61%。2003年“小珠三角”GDP总值达11450.9亿元(1383.5亿美元),占全国GDP的10%。

珠江三角洲大珠江三角洲地区

“大珠三角”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指“小珠三角”和港澳,另一是指粤港澳。目前通常所说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大珠三角”面积18.1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8679万,2003年GDP总值3287亿美元。以经济规模论,“大珠三角”相当于长三角的1.2倍。

泛珠江三角洲地区

“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泛珠三角”面积200.6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45698万,GDP总值52605.7亿元(6356亿美元)。其中,9省区面积占全国的20.9%,人口占全国的34.8%,GDP总值占全国的33.3%。

自然地理

编辑

珠江三角洲自然地理

珠江三角洲是热带性三角洲,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是在北回归线以南(小三角洲计),以大三角洲计,亦在北纬23°40′—21°30′之间,即绝大部分属于热带范围。从气候上看,则大三角洲亦属于热带地区(见竺可桢等《物候学》,1962)。地貌发育上也有此特色,植被景观更受其影响,发育为热带季风雨林植被。并且由于三角洲北面为粤北山区,对北来寒流起屏障作用,使热带植被能沿谷地侵入北回归线以北山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及肇庆市的瑞州区、鼎湖区、高要、四会等地。全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3.4%,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1.4%(1994年),近年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呈现出农村工业化程度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快等特点。
珠江三角洲从地形界限看,罗平山脉是它的西面和北面的界限,即罗平山脉以西为西江谷地区,习惯上称为粤西山地;山脉以北为北江水系,或称为粤北山地。东侧罗浮山区是三角洲的东界。

地貌

编辑

珠江三角洲地貌

珠江三角洲热带特征反映在河网上是水量大,含沙量小,分汊放射河道多,宽深水道发育。但由于发育历史由中更新世后开始,下沉量又不大,故它和长江黄河三角洲xxx差别是形成历史短,沉积物厚度小,而向海湾推进则较快。珠江三角洲是在溺谷湾内的多河道上淤积而成的,故称为复合三角洲。如广州就有“三江汇总”之称。但面积不大,故发展潜力不如长江三角洲。

广州溺谷湾形成是受太平洋和印度板块作用影响,在广宁云浮隆起和河源惠阳隆起间形成坳陷所致。坳陷在中生代即沉积有三水、龙归、东莞、新会等红色盆地。四周为古生代地层所成的山丘包围。并受中生代花岗岩火山岩侵入(如西樵山即第三纪古火山)。第三纪末夷平后,第四纪上升,即今三角洲四周山地的1000米准平面,如清远北大罗山山顶呈和缓丘陵地貌,称12丘,为反季节作物的良好基地。罗平山脉主峰多在1000米上下,如高要鸡笼山(1007米)、清远大罗山(1024米),佛冈阿婆山(1224米)、新丰青云山(1246米)、连平九连山(1279米)等。西江、北江和东江都是遗传下来的准平原遗传河。珠江三角洲的陷落,使其成为低平的丘陵、台地区。第四纪海进,大陆架下降,大陆上升,故第四纪阶地有向海倾没趋势,使溺谷湾基底有埋藏阶地存在。三角洲沉积开始在中更新世后(约4万年),突出海面的山丘台地成为三角洲平原上小丘,基岩出露处形成了“丹霞地形”和“石门”等遗传河谷地貌。台地或阶地可达5级,并且呈大面积分布。平原沉积物亦有向海增厚现象,由25米增加到60多米,最厚在笼沙处第四纪沉积63.6米,其中夹有海相层2,陆相层1,说明三角洲有新老两期。

气候

编辑

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气候热带性表现在四季不明,三冬无雪,长青,田野常绿,不杀青。据竺可桢《特候学》一书中称,热带为“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的地方,他认为五岭以南,即入热带。故珠江三角洲在热带范围之内。

形成热带气候的原因主要是地理纬度的影响,北回归线便是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即大部分属于热带地区。这里夏至太阳正照在天顶上,是古代已称为“北向户”的地方,即太阳可由北面照入屋内。冬季太阳仍高,故三角洲热量仍足。但是这里和世界各地热带环境不同,是由于多了季风的影响,冬季吹北风,夏季吹南风。冬季北方寒流也能吹入三角洲,使热带作物受害,如荔枝木瓜菠萝杧果等减产。三角洲夏至期间太阳正照天顶,太阳角度常达87°,冬至也达43°;白昼长达14小时(夏至),冬至仍有11小时,日照时数年达1900—220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年均中山市为4541.6兆焦/平方米,深圳为5404.9兆焦/平方米,使年均温在20℃以上,已入热带地区标准。冬季广州1月均温为13.3℃,低于5℃日子只有3天,故珠江三角洲只能说有“冬季天气”,不能说有“冬季气候”。广州炎热日数不过6天(>35℃),反映海洋性气候特色,即夏无酷暑,与亚热带的长江三角洲气候不同。

三角洲地势平坦,雨量较四周山丘为少,平均约在1600毫米,而xxx地方可达2000—2600毫米。雨量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种雨季旱季分明正是热带气候特色,和赤道带长年高温多雨不同,故珠江三角洲不能引种赤道性作物如橡胶树椰子槟榔可可胡椒榴莲等作物,只能引种热带性作物如剑麻、杧果、菠萝香茅等有耐旱性作物。春季静止锋所成阴雨,长时间阴雨天气可引起早禾烂秧。夏季以雷雨为主,和赤道带相似,每天下午降雨2—3小时,成为年中雨量高峰之一。夏秋多台风雨,在三角洲地区破坏性不大,因四周有山丘保护,且对秋旱有助,这也是热带气候特点,每每形成三角洲雨量第二高峰期。冬季变性寒流经东海入三角洲亦可有小雨。由于日照强,蒸发量大,如广州雨量1600—1700毫米,而蒸发量却达1715.5毫米,故旱季(10—2月)期间。旱害仍可发生。侵入三角洲台风每年只有1—2个,1次为期只有4天,但带来的雨量正好可缓解秋旱。加上每年约有5—6个台风影响三角洲区,故旱灾一般比水灾要轻。如加上台风、寒潮等,则风、寒、水、旱都是三角洲的灾害性因素。

珠江三角洲台风

台风入境时最怕潮水顶托。台风增水和高潮顶托相遇,则形成大风大浪高潮,即风暴潮,古代称为“沓潮”,早见于唐代“岭表录异”中。文称:“当潮水未尽退之间,飓风作而潮又至,遂至波涛溢岸,淹没人庐舍,荡失苗稼,沉溺舟船,南中谓之沓潮。或数十年一有之”。台风能增水和减水,增水加上高潮即能冲破海堤,形成灾害。三角洲海堤长达1935公里,亟应保护。因三角洲是在热带内,热带风暴多,加上湾口呈喇叭形向东南展开,故成为我国风暴潮多发区。实测最高潮位1.8米以上,多为风暴潮所成,计由1848—1949年100年中,珠江口发生风暴潮达60次。增水时间只4小时,水位增高xxx达1米,如与洪峰顶托则每成灾害。如计及波浪还可爬高,对海堤冲击更大,故应特别注意。风暴潮虽不常有,但同治元年(1862)7月初一的一次沓潮,“海水忽涸如陆”(减水),“平地水深数尺”(增水),结果是广州河面“捞尸八万余具”。1983年9号台风(9月9日)所成风暴潮冲跨海堤2129处,总长47公里,淹田184万亩,塘7万亩,物资(船、粮、化肥、水泥)损失1亿元,死23人,伤172人。近年珠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每年平均达2.08mm,预计将来风暴潮将较过去更为强烈。

由于三角洲广种热带性作物和果木,故寒害为患亦大。早春寒流日均温连续4天小于10℃,即可烂秧;低于15℃连续5天以上,早造死苗,反青亦慢;晚秋日均温低于20℃一连3天以上即寒露风吹扬水稻花粉,致空粒减产;冬日低于5℃即使热带作物受害,称为“暗霜”。

夏季雨量由锋面、雷雨、对流雨、台风所成,暴雨时发(日雨量大于50毫米)都可成灾,尤以前汛期和后汛期联合,使“龙舟水”和“慕仙水”连接起来时,成灾xxx。

旱灾主要由稳定高压所成,如1964年11—12月连续晴天达43天,故同前冬旱与早春旱相连,形成灾害。
此外,龙卷风亦可造成灾害,群众称“屈尾龙”。1878年3月白鹅潭起龙,毁屋1500多家,覆舟死人数百,雾日不多,如广州雾日年均4.8天,因三角洲地面低层空气高温之故。

生态特征

编辑

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组成(毫克/升):浮植物总计1.63,硅藻87.4%,绿藻4.9%,蓝藻1.9%,甲藻1.5%,金藻黄藻0.4%,裸藻7.8%。

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原生动物(种)34,轮虫(种)38,枝角类(种)26,挠足类(种)49,合计(种)147。
底栖动物数量、生物量:1981年个体数(个/㎡)249.601,1981年生物量(g/㎡)29.654,1982年个体数(个/㎡)163.548,1982年生物量(g/㎡)28.492,平均个体数(个/㎡)206.575,平均生物量(g/㎡)29.073。
主要经济鱼类:鲥鱼,花鰶,凤鲚,七丝鲚,银鱼,鳗鲡,花鳗,青鱼,草鱼,鳡鱼,鳤鱼,赤眼鳟,海南红,大眼红鲌,()条鱼,广东鲂,鳊鱼,黄尾密鲴,刺鲃,南方白甲鱼,鲮鱼,唇鱼

动物与植物

编辑

珠江三角洲不生长赤道性植被,但热带性的却不少,虽然今天人工开垦使天然植被消失,但在一些村前村后的“xxx林”和“杂木林”中,仍可见热带树种残存,如格木(Erythrophyleumfordii)、土沉香(Aquilariasinensis)等,表明古代山丘台地是热带季风雨林植被分布区。在山谷还见有海芋(Alocasiamacrorrhiza)、野芭蕉(Musabalbisiana)群丛分布,林下灌木、藤本、草本植物亦以热带种属为主,每成优势群落。今天广泛分布的木棉鱼尾葵凤凰木亦为热带树种。珠江口红树林中,有秋茄(Kandeliacandel)、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等,沙滩上有海刀豆(Canavaliamariti-ma)、厚藤(Ipomcapescaprae)、海杧果(Cerberamanghas)、耐盐植物老鼠(Acanthusilicibolius)等,在东莞、宝安、深圳、珠海均有分布,据1983年航片量算达5000亩以上,组成红树林植物达11科13种。

在三角洲区常见种达500多种,也反映出热带特点,分属130多科373属(陈树培,1984),其中纯热带属占42%,连泛热带性属计则达53%。湖山区热带属占62%,热带种占56%,即1291种,罗浮山冲虚观xxx林146属中,泛热带属占91%(郑芷青,1987)。常绿季风雨林植被多为xxx林及杂木林,多属次生性,是一种热带区系成分为主的类型(王铸豪,1982),面积不广。在广大台地低丘区多为常绿灌丛。热带成分为主的草坡,生长在砖红壤性土层之上,易发生水土流失。食虫植物猪笼草(Nepenthesmirabilis)等都是热带性植物。热带植物生态特征也充分反映在常见的栽培树木中,如板根、气根、支柱根可见于榕树,能独木成林;老茎生花现象见于杨桃,木菠萝;全年生花见于白兰、扶桑;锒叶见于杧果;衰颓叶见于杧果、荔枝;滴尖叶见于菩提树。这些热带植物生态特征和这里是热带季风雨林分布区相一致。其中如白木香(即土沉香)在明代曾广泛种植在东莞县,成为东莞名产,称“莞香”。这都说明珠江三角洲是热带性三角洲。还有,与此相应的还有大型热带动物栖息于三角洲地区,虽然今天已被人们猎尽,如犀牛记于东莞丘陵区。

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三角洲是水网区,以沼泽、洼地和低平林野为主,故也栖息不少典型热带巨型动物,它们也反映出三角洲原来的热带特点。如亚洲象、马来鳄、孔雀等在古书即有不少记述,或更有化石为证。如三国时广州地方仍有鳄鱼生长,《水经注》称:“鼋鼍鲜鳄,珍怪异物,千种万类,不可记胜”,今天平洲渔民亦曾在河道中采出鳄鱼头骨,说明广州有鳄。顺德、新会且有成条鳄鱼骨格出土,大林的(棠下)14C测定为3020±80年,勒流的为2540±105年。东莞南汉还有象群害稼记载,作者亦曾在广州古西湖区采得象胫骨于淤泥层中,《南海志》(元)尚记有象的生存。孔雀则在晋代时开平、唐时新会均有记载。可见珠江三角洲自古以来,即为热带动物分布之地,其中象牙已被猎用,作商品看待,唐《北户录》载:“牙小而红,堪为裁,亦不下舶来者”。鳄鱼因吃人畜故被记录下来,它和长江的扬子鳄很不相同,与今天南洋群岛湾鳄(Crocodilusporosus)、马来鳄(Tomistomasp.)一致。而象则为亚洲象(Elephasmaximus)。今天由于三角洲不断开发,人口增加,林木破坏,它们已被猎食殆尽。

从地理环境组成各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和动物分析,珠江三角洲是个热带性三角洲,与黄河,长江三角洲不同,地貌水文上表现为多汊道的良好水网,广宽深水河道众多;气候上热量和辐射丰富;植被生长旺盛,种类众多,动物繁生,对工农业生产至为有利。从类型上看,珠江三角洲与红河及湄公河三角洲等热带型三角洲近似。在我国热带地区较稀少的国情下,应重视充分发挥珠江三角洲的热带性特点和潜力。

岸线变迁

编辑

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由于基岩浅,来沙量大,故向海伸展快,使番禺、珠海、斗门成为田地增加的县市。岸线不断向海伸展。三角洲大致在大西洋期约距今6000年上下形成,当时岸线可由三角洲上山丘坡脚海岸地形如海崖、海蚀穴、海蚀平台及沙堤等定出。今天三角洲平原山丘脚下多可见到这些海岸地形,如广州七星岗海蚀崖及海蚀平台即为例子。故广州溺谷湾岸线基本上可以由山丘和平原接触线定出。三角洲即在这些海岸地貌前缘开始发育,如西江下游平原即已伸至广利附近,因该处蚬壳洲贝丘和屈肢葬新石器遗址年代下层为7170±140年,而陶片为5680±284年(热释光)、博罗葫芦山贝丘亦在平原上,即表示各河下游三角洲已有发育。按海相硅藻(咸水种)、有孔虫及淤泥层分布,各河下游三角洲区基本反映出大西洋期海侵范围,即距今6000年的岸线北达清远盆地、西达肇庆盆地(赵焕庭,1990),东达博罗盆地和潼湖。

从新石器遗址看,三角洲范围在东江三角洲区基本上可以新石器遗址为海岸线所在,因东江三角洲中部无岩岛,大部分仍为海面,故东江三角洲四邻即为4000年上下的新石器时代岸线。西北江三角洲顶部亦已开始形成,因金利茅岗水上干栏遗址为4140±90年(C14测定),腐木层为3970±110年(华南师大地貌室,1988)、西樵山贝丘年代由6120±130年(同上)到4905±100年,出土石器达53000件以上(曾骐,1991),可见附近已有大片陆地。南海石碣海蚀崖下附生的蓝蚬年龄亦为4640±280年。即西北江三角洲向南已达西樵山、佛山一线以南(水藤淤泥为3997±190年)。

2000年前(秦汉时代),东江三角洲由东江、增江两三角洲合并,下伸至中堂(有汉代应堂庙),南面仍为海域。西北江三角洲向东北伸延已达南华水道之北(即东海水道)。因杏坛已发现汉代陶片等文物埋深2米(逢简村)。淡水马来鳄已生长在勒流,年代为2540±120年。石涌为南越相吕嘉故乡,故其附近当为平原。陈村汉代亦已成陆。

1000年前(唐代)岸线,东江已至东莞城,即东江三角洲顶部已发育。但大部仍为珠池。番禺冲缺三角洲顶部已发育,因《元和郡县志》说“广州正南去大海七十里”,可见地正当今沙湾、顺德间岸处。中山冲缺三角洲顶端亦已发育,因黄巢已在今容奇、桂洲、马齐等地驻军就食,可见附近已是大片水田之乡。新会冲缺三角洲也有顶部平原发育,如新会即为隋代的州治所在,表示当时已有大片平原生成。唐代地层多埋掩汉代地层,汉唐千年间三角洲岸线推进不大,可能与此期为海面上升时期有关。

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700年前(宋代末年),岸线南进到各冲缺三角洲中部,东江已达麻涌、大汾、道滘一线(据族谱);番禺已达揽核、鱼涡头一线,西樵涌已有记载(1233);中山岸线在横栏、浮圩(今名阜沙)、黄圃、潭州一线(据记载);新会附近宋代已成潮田,礼乐、外海一线成沙;潭江则以双子、黄冲一线在此期发展较快,这是宋代时珠玑港南下移民涌入三角洲筑堤开发的结果,把潮田改为坦田,海平面下降亦有影响。滘为沟通两河水道。

400年前(明末)岸线,因宋代筑堤束水归槽,各冲缺三角洲加快淤积成沙,如中山宋初属东莞,南宋始入广州,因北宋时香山和番禺隔海三百里,不如去东莞方便。这说明南宋时中山冲缺三角洲已伸至石岐、港口一带,即东海十六沙和西海十八沙已成。番禺冲缺三角洲已至下横沥(义沙),洪奇沥口门初成。新会冲缺三角洲已达南缘九子沙,岸线由礼乐南移连熊子山(即熊洲)。东江三角洲大部成陆于宋末。明末伸至漳澎以东,南支流亦伸至厚街北面。明代三角洲岸线前进加速也是人工影响,明代不再如宋代筑堤护田,而是筑堤成田,还在滩面种芦、草促淤。斗门三角洲顶部已开始发育,即今大鳌沙已形成,睦洲、三江口亦已涨出。黄布、大沙已成,只在竹洲、粉洲以南才入海岛。

100年(清末)前岸线又推进,在斗门冲缺三角洲外缘磨刀门口,即竹排沙,灯笼沙东头、西头围;新会则进至三江圩西银洲湖岸,番禺海岸线是把乌珠大洋填平,万顷沙已到十涌。东江则进展慢,因狮子洋潮汐力强。
总之,珠江三角洲岸线不断向海推移,有快慢时期,在自然因素上,与海平面升降变化有关,在高海面期,岸线推进减慢,低海面期则较快。人为因素则为建堤围等,如宋代筑堤护田,使下游沙田淤积加快,明代筑堤做田,种芦积泥均使成沙加速。而潮汐作用和上游来沙来水亦有影响,如虎门及崖门水道淤积特慢,即是潮流强劲之故。虎门与崖门间三角洲区则淤积加强。

向海发展史

编辑

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1、各河下游三角洲形成期西江在三榕峡口外,河道即分汊,东北入北江,南入高明河,宋代才淤成羚羊峡一水;北江出大庙峡后也即放射分流,形成北江下游三角洲,今天亦淤剩北江正干一道;东江出田螺峡(博罗东)后即分汊成东江下游三角洲,当时各三角洲彼此尚未连接起来。还有增江绥江、潭江等下游小三角洲的发育,也形成于史前时代。

2、复合三角洲形成期在历史时代初期,各河下游三角洲即开始联合,如在西、北江下游新形成的三角洲,已是西江和北江合作淤出的产物;东江下游三角洲发展,在下游又形成新三角洲,这也是和增江合作淤成的,今天复合三角洲形态即形成于本时期内。地貌上除三角洲平原外,还有按海面沉积成的“准点平原”,它与河岸泛滥平原不同,一是河道是双向潮汐河道,二是没有岸高水低的假阶地地貌,三是平原不显示倾斜坡向,河道弯曲,为三角洲主要旅游风景资源,开发价值高,如著名“荔枝湾”,明代已成为羊城八景之一。今天为农业主要地区,称“围田区”。

3、冲缺三角洲发育期唐宋以后,河流干道多切过三角洲前缘口门山地。在口门外,河道呈放射状分汊水系,形成新的三角洲,如江门河切过江门丘陵区,在新会形成三角洲,即称为新会冲缺三角洲;西江干道切过甘竹滩丘陵区,即在中山市境堆出中山冲缺三角洲;北江干道在切过市桥台地和顺德丘陵地后,在番禺县堆出番禺冲缺三角洲;西江干道在切过睦洲丘陵地和叠石丘陵地后,在斗门县形成斗门冲缺三角洲。即今天称为“沙田区”的区域,为我国米粮生产基地之一。亦为中国主要大面积围垦区,因8大口门外淤浅至-3米以内的滩涂已有120万亩;1米以内的浅滩达40万亩,海岸线向前推进每年平均为60—150米不等,年淤高量10—20厘米。丘陵台地地貌年龄较老;故风化壳多已发育为赤红壤,属砖红壤性红壤,只有较高山丘才见有红壤发育,有利于热带季风雨林的生长。

经济和社会发展

编辑

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1.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7.8%,不仅高于全省14.5%、全国9.7%的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阶段的平均增长速度,地区的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80亿美元急升至2005年的2321.7亿美元

2.外向型经济总体水平较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条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快速度发展。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口贸易总额高达384.6亿美元,占全省当年出口贸易总额的76.6%;实际利用外资87.98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全国当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8%和24%。

3.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的转变,并成功实现了第二、第三产业双重主导的经济社会全面联动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xxx、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25.8:45.5:28.9发展为1994年的8.8:51.2:40。总体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再到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转变。

4.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该地区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很快形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了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种养业为支柱,农工技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5.城乡协调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加速城镇化。70年代末只有几十个城镇,80年代中期增加到200个,1992年达到406个,1994年达到597个。15年增长近10倍。中山、东莞两市,只辖建制镇,而没有县和乡的建制。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45.2%,比全省比例高出16个百分点。现在,该地区平均每65.127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镇。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将现代城镇的服务功能优势与现代乡村的田园风情优势相互补充、结合,推动了城乡协调均衡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融合区。

6.社会流动走向健康有序。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xxx的外来工聚集地。现在,在该地区就业的外来务工者有数百万,形成了规模庞大、富有特色的外来务工人员流动群。这种社会流动符合现代市场经济逻辑,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自然体现。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政府有关部门和劳务机构对外来务工者的管理,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依法管理,使社会流动从无序走向了有序。

珠三角经济圈

编辑

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通常又称为珠三角都市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区,是指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区域的9个地级市组成的经济圈,这9个地级市是指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肇庆市、江门市、中山市和东莞市。此外,也有人认为,珠三角经济都市经济圈还应该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城市。珠三角经济区最早由广东省政府在1994年确立,其发展主要得益于邻近香港,香港一直是珠三角经济区的主要投资来源。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05年,珠三角都市经济圈9个地级市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8116.74亿元人民币,约占xxx经济总量的9.2%,是仅次于长三角都市经济圈、京津冀都市经济圈的xxx第三大经济总量的都市经济圈。

工业化进程显着加快

珠三角经济区全年工业总产值23153亿元,增长22.5%,占全省的86.6%;工业增加值6121.65亿元,增长23.2%,占全省的86.4%;企业的聚集程度提高,规模以上企业约2万家,占全省的77.3%。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加工制造和出口基地,是世界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之一,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家电等企业群和产业群,90%以上的计算机零部件、80%以上的手机部件、100%彩电部件都可以配套生产,生产的计算机硬盘占世界总量的30%以上,计算机驱动器、软盘、主机板等重要元器件占世界产量的10%以上,电视机、程控交换机占全国的50%以上,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占全国的1/3.随着产业升级的推进,珠江三角洲优先发展汽车和装备工业、石化材精深加工、中xxx造纸等原材料工业,形成一批产业群、产业带。

对外开放不断深化

外贸易的核心作用不断增强,全年进出口总值34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1%,占全省95.8%。商品结构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主要贸易商品。机电产品进出口总值2218.8亿美元,增长29.8%,占全省98.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62.1亿美元,占全省99.6%。对外贸易发展的活力和潜力持续释放,民营进出口企业累计2.4万家,其中2004年新增1.1万家;民营进出口企业进出口总值324.5亿美元,增长66.0%,占全省民营进出口企业进出口总值的90.5%;外资聚集效应更加明显,实际吸收外资90.2亿美元,占全省的90.1%。招商引资和企业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TCL集团兼并重组了法国汤姆逊公司的彩电和DVD业务,华为公司和中兴公司的3G产品WCDMA在亚欧非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大规模商用;跨国公司来粤设立研发中心取得重要进展,爱立信公司的3G增值业务研发部门、意法微电子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均落户广州。跨国经营能力不断提高,通关更加方便、快捷。

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民营经济取得新进展

珠三角经济区共有个体工商户123.43万户,注册资本289.77亿元,总产值414.4亿元,分别占全省的63.0%、67.2%和73.8%;私营企业33.85万户,注册资本4915亿元,总产值1319.5亿元,分别占全省的86.8%、87.9%和87.1%。其中民营科技企业5100家,总产值2100亿元,出口创汇39.6亿美元。地区产业集群效应显着,投资来源广泛,产业结构优化,经营者素质逐步提高。

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

珠江三角洲聚集了广东省重要科技资源,是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研发基地,是中国规模xxx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是国内乃至国际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基地。有6个xxx高新技术开发区和4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有高新技术企业2600多家,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860亿元,增长28.9%,占全省94.7%;科技活动经费355亿元,约占全省的92%;R&D占生产总值比重1.5%,有重点实验室70多个。近几年全省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创办的7个科技创新大平台均落户珠江三角洲,有54个专业镇(区)建立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共申请专利4.58万项,获得专利授权2.75万项。

信息化进程稳步推进

珠三角经济区信息化综合指数67.6%,高出全省3.3个百分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深圳市被确定为首批xxx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国xxx个linux公共技术支持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珠海、深圳、广州等地的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基地取得明显进展,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支持服务;加强无线电管理工作,频率资源的优化和无线电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有新发展。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珠江三角洲是全省交通运输最繁忙、最发达的地区,初步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合,衔接港澳、沟通全省和全国的较为发达的综合交通网络。通车里程2.7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73.4公里,密度为71.7公里/百平方公里,高出全省平均水平9.2个百分点,所有的县均能在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100%的行政村通公路。地铁通车里程56公里。武广客运专线广东段(新广州站)、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快速交通网开工建设,广州新白云机场、台山电厂建成投产,新增500千伏变电站3座,主变压器7台,变电容量700万千伏安,线路355公里;220千伏变电站10座,线路675公里,变电容量615万千伏安,以及110千伏及以下电网项目一批。珠江三角洲是水网区,水运比较发达,有航道823条,通航里程6448公里,占全省的47.0%。广州、深圳、珠海港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

珠江三角洲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珠三角经济区城镇登记失业率2.5%,平均预期寿命76.8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0.7%。广州大学城顺利开学。文博事业发展形势喜人,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空前,文化体制改革进展顺利,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涌现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6个,占全省的39.4%;公共图书馆45个,占全省的35.4%;博物馆70个,占全省的49.0%;群众艺术馆、文化馆49个,占全省的34.5%。在国际和全国艺术活动中共获奖67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61.5%;其中广东歌舞剧院舞剧《风雨红棉》在第11届文华奖评选中,获取全国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为广东首次赢得此项殊荣。广州市成功申办2010年亚运会。较好完成国家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平稳的态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64‰,在全国率先全面实行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

各类环境功能区质量稳定,扭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展的趋势。重要江河湖库、饮用水源和近岸海域水质得到保护,部分流经城镇严重污染的河段的水质明显得到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66.0%,省控以上江段水质达标率49.1%,跨市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46.7%.城市地表水水质状况有所改善,星湖、西湖达到IV类水平,珠海前山河、江门河、中山石岐河水质恢复到IV类。城市空气质量除广州外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44.3%,日处理能力469.3万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6.8%;东莞沙角发电A厂5#机组、广州恒运电厂、广州石化总厂机组、广州发电厂4#锅炉、广州员村热电厂2#锅炉、深圳西部电厂5#、6#机组实现脱

珠江三角洲专项规划

编制《珠江三角洲环保规划纲要(2004-2020年)》,并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该规划是全国xxx个针对区域性城市群的环保规划,提出了优化空间布局、实施生态分级控制、引导持续发展、调整给水排水格局,保障环境安全、完善管理政策机制等战略任务和措施,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群环保规划研究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省委、省政府与建设部联合开展“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2004年基本完成规划成果,经过反复论证和修改,《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于12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该规划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深入分析珠江三角洲城镇群的发展现状和历史经验,把握国家宏观发展政策和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科学预测未来的空间需求,提出要抓住未来20年的发展机遇期,将珠江三角洲建设成“重要的世界制造业基地和充满生机活力的世界级城镇群。”

特色农业

编辑

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

立体农业如桑基鱼塘。好处:集中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集约”,即集约经营土地,体现出技术、劳力、物质、资金整体综合效益;二是“高效”,即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同时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三是“持续”,即减少有害物质的残留,提高农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质量,增强农业后劲,不断提高土地(水体)生产力;四是“安全”,即产品和环境安全,体现在利用多物种组合来同时完成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农业发展,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总之,开发立体农业、发挥其独特作用,可以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缓解人地矛盾,缓解粮食经济作物蔬菜果树饲料等相互争地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通过间作、套作、混作等立体种养、混养等立体模式,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物质产量,从而缓解食物供需矛盾;同时,提高化肥、农药等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缓解残留化肥、农药等对土壤环境、环境的压力,坚持环境与发展“双赢”,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

全国著名的侨乡

编辑

珠江三角洲平原广阔,水网密布,自然条件优越。长期以来,这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如广州就是中国南方历史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历史上该地区还有一部分人外出寻求发展,足迹遍及港澳、东南亚甚至太平洋彼岸。现在,这个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重点侨之一,侨居海外的华侨、外籍华人达500万人,港澳同胞400多万人。每个市县都有十几万至近百万人旅居海外,他们与家乡的人民同根同祖,习俗相同,语言相通。

文化特色

编辑

珠江三角洲舞狮

舞狮

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五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都由二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它是广东各个节庆日中最常见的表演活动。

英歌

所谓北有秧歌,南有英歌。广东的潮阳、普宁、惠来、陆丰甲子、潮安等地有英歌其,其中以潮阳,普宁的英歌最有名。英歌是潮汕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广场情绪舞蹈,起源于明代中期,以梁山108好汉为原形。表演者或持英歌[1] 棰或持圆鼓,糅合武术套路舞蹈等等艺术形式,气势粗犷豪迈。

粤剧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xxx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xxx批518项xxx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粤剧流行于广东、广西、中国台湾和港澳。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

珠江三角洲粤剧

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广东华侨聚居的地区,都有粤剧的演出。粤剧是溶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

       明中叶建立“琼花会馆”,是最早的粤剧行业组织,至今,粤剧行内仍有“未有八和,先有吉庆,未有吉庆,先有琼花”之说。明代,佛山民间演戏活动繁盛,本地戏班相继出现,嘉靖年间(1522~1566年),建立了戏行会馆,称为琼花会馆,馆址设在佛山大基尾,因供奉戏行祖师“华光”,故又称之为琼花宫,为本地戏班艺伶排练、教习、切磋艺术之地,也是当时戏班管理的机构。
    佛山遂被称为粤剧的故乡。其时佛山多迎神赛会,逢神诞必要上演粤剧,清代有一首竹枝词描写了这一盛况:“梨园歌舞赛繁华,一带红船泊晚沙,但到年年天贶年,万人围住看琼花”。粤剧的名称,虽在清光绪年间才出现,但其源流却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中叶。建国以前的三十年间,粤剧基本上分为“省港大班”与“过山班”(或称“落乡班”)两大派系。“封仔封王”的李文茂,是世界戏剧史上xxx的由艺人成为农民xxx领袖。首任粤剧“八和会馆”会首的邝新华,不但是“同治中兴”的代表,也是著名的文武老生,演过《苏武牧羊》、《太白和番》、《李密陈情》等名剧。清末民初之交,更是群星闪耀,名伶辈出,如千里驹、肖丽湘、小生聪、周玲利、李雪芳等等,俱皆驰名于海内外。千里驹有“花旦王”之称,李雪芳则被康有为誉为“南雪北梅”,与梅兰芳并提。三十年代在粤剧史上称为“薛马争雄”的时代,薛觉先接近京剧风格,表演技巧比较全面,生旦净丑无所不能,有“xxx老倌”的绰号,但以演小生出色,代表性剧目有《胡不归》等四大悲剧的马师以丑角取胜。他在以“孤寒种”(吝啬鬼)为主角的组剧中,尽情揭露封建财主资本家的丑态,有莫里哀之风。不但在两广、港澳和东南亚等地,为广大观众所倾倒,在美国多年,也深受欢迎。

三十多年来,思想和艺术质量较高、比较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传统剧目,有《平贵别窑》、《罗成写书》等。新编的历史题材和现代题材剧目中,影响较大的,有《搜书院》 、《关汉卿》。移植改编的剧目所占比重xxx,其中较好的有《柳毅传书》、 《宝莲灯》

饮食文化

编辑

广东的饮食天下闻名,广州菜是粤菜的代表。广东人普遍喜欢喝乌龙茶。

珠江三角洲粤菜

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是中国著名四大菜系之一,它以特有的菜式和韵味,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广东地处我国南端沿海,境内高山平原鳞次栉比,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故动植物类的食品源极为丰富。同时,广州又是历史悠久的通商口岸城市,吸取了外来的各种烹饪原料和烹饪技艺,使粤菜日渐完善。加之旅居海外华侨把欧美、东南亚的烹调技术传回家乡,丰富了广东菜谱的内容,使粤菜在烹调技艺上留下了鲜明的西方烹饪的痕迹。

“粤菜”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组成,而以广州菜为代表。,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年前西汉人所著的《淮南子》一书中,就有“越人得蚺蛇以为上肴”的记载,南宋人也夸张描述:粤人“不问鸟兽蛇,无不食之”,在公元前122年左右的南越王第二代王赵胡墓中已有烧猪用的炉、叉和乳猪残骨等物。1956年,举办了xxx次大型“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展出和介绍的菜品有5457种,点心825种,尽显广东饮食文化之精华
广州菜是在汇集我省各地优秀民间美食的基础上不断地吸取我国各大菜系之精华,借鉴西方食谱之所长,融汇贯通而成一家的。广州用料广博,选料精细,技艺精良,善于变化,品种多样。1956年“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上介绍的莱品便有5447个。与菜品有渊源关系的点心815款,小吃品数百个。广州菜是粤菜的主体和代表。广州菜的烹调方法有二十一种之多,尤以炒、煎、焖、炸、煲、炖、扣等见长,讲究火候,制出的菜肴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鲜、嫩、脆为主,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时令性强,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郁。较为常见的广州菜色有白切鸡、白灼海、明炉乳猪、挂炉烧鸭、蛇羹、油泡虾仁、红烧大裙翅、清蒸海鲜、虾籽扒婆参等……

除了正式菜点,广东的小食、点心也制作精巧,而各地的饮食风俗也有其独到之处,如广州的早茶,潮汕的功夫茶,这些饮食风俗已经超出“吃”的范畴,成为广东的饮食文化。

珠江三角洲乌龙茶

乌龙茶

绿茶乌龙茶是由同一种茶树所生产出来的。xxx的差别在于有没有经过发酵这个过程。因为茶叶中的儿茶素会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而相互结合,致使颜色变深,但因此茶的涩味也会减少。这种儿茶素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成分就是乌龙茶的多酚类。多酚类和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儿茶素,都能够影响各种酵素在我们体内的活性化。茶叶中所含有的儿茶素大约有一半会转化为乌龙茶的多酚类。因此,在儿茶素的抗氧化作用和乌龙茶多酚类的双重作用之下,乌龙茶就显现出绿茶所没有的各种功效了。

虽然西方一直对“茶的减肥功效”持怀疑态度,但中国医学研究者日前声明,乌龙茶确实有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妙效。本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获奖人郭锡熔认为,乌龙茶含有较多的茶多酶,会有效减少皮下脂肪

主要城市

编辑

广州

广州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广州濒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属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中心穿流而过。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地增长,对外经济贸易蓬勃发展。十多年来,全市国民经济以年均13%的速度持续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广州已成为工业基础较雄厚,第三产业发达,国民经济综合协调发展的中心城市。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保税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地增长,对外经济贸易蓬勃发展。20多年来,全市国民经济以年均14%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万美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前列。广州已成为工业基础较雄厚、第三产业发达、国民经济综合协调发展的中心城市。

珠江三角洲深圳

深圳

深圳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北与东莞市、惠州市接壤,南以深圳河为界香港相邻,东隔大亚湾与惠东县的平海半岛相望,西临珠江口伶仃洋。深圳市所辖范围呈狭长形:东西长,南北窄。其东西向直线距离,自东宝河口至蛇口半岛南端为155.2km,至大鹏半岛最南端为157.2km;其南北向最窄处自北部边界至沙鱼涌海岸的直线距离仅6km。深圳市行政辖区内的土地总面积1952.84平方千米;2004年全市建成区面积达550多平方公里,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深圳经济特区(以下或简称特区)土地面积327.5平方千米,是除海南省外xxx的经济特区。2004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597.5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65.13万人,暂住人口432.42万人)。 深圳是中国口岸最多和惟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一,有着强劲的经济支撑与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表明,深圳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列xxx城市xxx。深圳经济总量相当于国内的一个中等省份,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的第四位,是xxx经济效益xxx的城市之一。1979年人均GDP仅为606元,到2006年达到8619美元,居全国大中城市xxx。

珠江三角洲东莞

东莞

东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北接广州,南连深圳。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建郡。1985年9月撤县设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现辖2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386个村委会,205个居委会。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东莞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2624亿元,工业总产值551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842.21亿美元。制造业实力雄厚,产业体系齐全。是全球xxx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形成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拥有全球500强企业45家,境外上市公司800多家,投资者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诺基亚、雀巢美极、三星、生益科技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

珠海

珠江三角洲珠海

珠海市位于中国广东省南部,是一座著名的花园海滨城市,东与香港水域相连,南与澳门陆地相接,为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享有全国人大赋予的地方立法权。珠海市现辖香州区、斗门区、金湾区,陆海总面积766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总面积163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690公里,拥有146个海岛,有“百岛之市”的美称。珠海于1980年成为经济特区。为确保本身的高科技和旅游地位,珠海抑制重工业发展。按总工业输出额计,主要工业依次为:电子及通讯设备、电子仪器及机械、办公室仪器。以高科技为重点的工业体系,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珠海从昔日一个经济落后的边陲小县,一跃成为新型花园城市。一个以高科技为重点的工业体系,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初具雏型;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实力xxx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珠海市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是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已有52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投资珠海,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303项。日本三菱三井、伊藤忠、松下东芝佳能、日通,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塞拉尼斯、伟创力,英国的BP公司,德国的戴姆勒克莱斯勒、西门子,法国的家乐福,荷兰飞利浦等30多家著名跨国公司已落户珠海。

佛山

珠江三角洲佛山

佛山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西接肇庆,南连珠海,北通清远,毗邻港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四季常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2.1°C,降雨量1600-2000毫米。自然资源主要有陶土、岩石玻璃砂、稀有金属和塘鱼、水稻、甘蔗及品种繁多的水果、花卉等。现为地级城市,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高明区五个区,总面积3813.64平方公里,目前市区(即禅城区)面积153.69平方公里;全市人口335.85万人,目前市区(即禅城区)80.08万人,是著名的侨乡。佛山位于亚太经济发展活跃的东亚和东南亚的交汇处,与广州同处在中国xxx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之一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共同构建“广佛经济圈”。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佛山能充分接受广州的辐射和带动,与广州共享交通网络、金融资本、人才和信息等资源,实现产业联动和功能互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佛山市中心区距广州三大交通枢纽(广州新白云机场、广州南沙港、广州火车站)车程均在1小时之内。而广佛地铁(佛山地铁一号线)也于2007年6月开始动工,预计2010年广佛地铁xxx阶段完工并投入使用。佛山毗邻港澳,至香港231公里,至澳门143公里,使佛山能够充分地利用港澳的市场优势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地位,推动佛山能广泛地参与世界经济,走向国际化。佛山全市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50亿元,位居全国各大城市之中的第10位;在GDP增幅上,佛山以同比增长19.3%的速度,成为前60名城市中GDP增速最快的城市。而2006年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佛山位列第九位。在2008年“xxx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中,佛山延续强劲势头,在去年首次挺进“十佳”的基础上,排名升至榜单的第七位,并成为广东省排名最靠前的城市。

中山  

珠江三角洲中山

中山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所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南部,珠江出海口的西岸。中山市是中国较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现在已逐步成为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的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中山市因xxx首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而得名,近代以来涌现了一大批名人,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因而被称为“名人城市”。中山市凭着城市绿化率高、环境卫生状况良好等条件,近几年陆续荣获联合国和中国政府的一些城市荣誉,在城市绿化、环境卫生方面的成绩位于中国城市的前列。中山在1970年代的末期仍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与邻近的香港和澳门少有经济合作,经济发展速度十分缓慢。在中国推行经济改革的政策以后,中山做为邻近港澳的珠三角县市,成为了中国较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沿海县市之一。其后,中山吸引了香港、澳门、中国台湾和国外的大量资本进入,纺织服装、五金灯饰、家电、食品等传统工业有了快速的发展,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始兴起。到了1980年代后期,中山因为经济发展迅猛,与东莞、南海、顺德一起,被媒体并称为“广东四小虎”。中山和其它三地不同的特点是中山在吸引外商和民间投资的同时,重点发展国有企业,组建国有企业集团公司,这使中山的经济在短期内获得了较快的增长,但由于国有经济的产权制度、企业经营机制等均没有进行相应的变革,至20世纪末,中山市国有经济全面滑坡,一些如威力、小霸王等全中国知名的国有企业纷纷陷入困境。1998年至2001年,中山市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进行了改革,将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产业退出,腾出空间给外资和民资企业发展,至2005年,中山市的外资和民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到经济总量的90%以上。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山已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业经济为主的中等城市。

旅游景点

编辑

珠江三角洲白云山

白云山

位于广州市北部,为南昆山余脉,北起马鞍岭,南至桂花岗,东界广从公路,西界广州至磨刀坑公路,纵长9.7公里,最宽4.5公里,面积2800公顷,主峰摩星岭高382米,峰峦重叠,溪涧纵横,登高可俯览全市、遥望珠江,是南粤名山之一。

鼎湖山

为广东四大名山之首。鼎湖山林壑幽深,泉溪淙淙,飞瀑直泻,自然风光十分迷人,包括鼎湖、三宝、凤来等10多座山峰。山南麓有庆云寺,西南隅有白云寺,山腰建有日僧荣睿大师纪念碑。

七星岩

位于肇庆市的北部,有7座石灰岩,因排列象北斗的形状,故称七星岩,以山奇水秀、湖山相映、洞穴幽奇见胜。景区内还有自唐以来的400多幅摩崖石刻,多出自名家之手,有“千年诗廊”之称。

锦绣中华

是一座反映中国历史、文化、艺术、古代建筑和民族风情的最丰富、最生动、最全面的实景微缩景区,面积33万平方米。景区中,近百处景致按照中国区域版图分布,是中国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精粹的缩影。

惠州西湖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xxx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区内,原名丰湖,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颖州西湖齐名。

龙门县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

生态系统完整,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位于东经114度38分,北纬23度38分,北回归线正好穿山而过,因此得名“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南昆山的奇峰秀石,呈现出独特的石河奇观、壮观的川龙瀑布、清幽的观音潭、秀丽的七仙湖、神秘的主峰天堂顶海拔1228米等数之不尽的奇特壮丽景点。有“南国避暑天堂”之誉。

珠江三角洲罗浮山

龙门铁泉旅游度假区

原名“龙门温泉”,占地50万平方米,建有亚洲xxx的温泉康乐中心,国家4A级温泉,有“亚洲xxx泉”之称。露天温泉池区占地12万平方米,目前共有大小、功能各异的温泉池48个,分为动感区、休闲区、养生区、娱乐区和“水国迷城”水上娱乐公园等五区。 区内拥有世间罕见,国内xxx的铁泉,富含大量的铁元素和其它矿物元素,汤色金黄,温润清爽,正是温矿泉的极品,故有“黄金泉”的美誉。

惠州大亚湾景点

大亚湾海域面积达488平方公里,黄金海岸线达52公里,海水清澈,沙滩绵延曲折,沙质柔软细腻,近海拥有近百个千姿百态的岛屿,呈弯月状分布,被誉为“海上小桂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大亚湾成为南中国海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大亚湾渔家风情游是广东生态游七条热线之一。在美丽的海湾,您可以临岸远眺,思古怀贤,观看碧波万顷,体会浩海之无涯;也可以在海滨浴场感受风帆、摩托艇、水上降落伞、高空滑翔等游玩活动的有惊无险;您还可以乘艇出游,冲浪而行,上海岛去感受原汁原味的渔家风情,在野花芳香中品味荒芜的野趣,及至渔歌唱晚,落霞缤纷,给人留下无限遐思。主要景点:东升渔村、大甲岛穿洲岛、三门岛、熊猫金海岸。

惠州罗浮山

罗浮山又名东樵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岭南xxx山。

珠江概况

编辑

珠江三角洲珠江

珠江,旧称粤江,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流,按年流量为中国第二大河流。全长2400公里。原指广州到入海口的一段河道,后来逐渐成为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的总称。其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省东北部沾益县的马雄山,干流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自治区)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广东三水与北江汇合,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8个入海口流入南海。北江和东江水系几乎全部在广东境内。珠江流域在中国境内面积44.21万平方公里,另有1.1万余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

珠江流域处于东经102°14′—115°53′,北纬21°31′—26°49′之间。流域内山地和丘陵面积占94.5%,平原面积小而分散,仅占全流域的5.5%,xxx的平原为珠江三角洲平原。全流域的地势总体为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云贵高原及青藏高原边缘,西江上游的急流瀑布较多,其中以白水河上的黄果树瀑布最为出名。云贵高原以东主要是低山丘陵(即两广丘陵)。珠江下游的冲积平原是着名的珠江三角洲,河海交汇,河网交错,具有南国水乡的独特风貌。

由于珠江流域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4至9月的降雨都比较丰富,因而珠江的汛期时间长。春夏之交往往是降雨最集中的时期,易导致洪水灾害。流域内年径流量达3412亿立方米,其中西江年均径流量为2670亿立方米,约占流域总量的80%,北江为475亿立方米,东江为272亿立方米,是中国流量第2大的河流,是黄河总流量的7倍之多。

社会经济

编辑

综述

1. 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7.8%,不仅高于全省14.5%、全国9.7%的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阶段的平均增长速度,地区的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80亿美元急升至2012年的7669.9亿美元。
2. 外向型经济总体水平较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条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快速度发展。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口贸易总额高达384.6亿美元,占全省当年出口贸易总额的76.6%;实际利用外资87.98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全国当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8%和24%。
3.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的转变,并成功实现了第二、第三产业双重主导的经济社会全面联动发展。总体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再到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转变。
4.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最重要的特点是外向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一半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不少企业的绝大部分产品供应国际市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途径是从境外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同时该地区有临近港澳的位置优势,有侨乡的优势,有多优良海港的优势和劳动力丰富等优势,再加上国家为这里制订的优惠政策,使这里成为吸引外商投资和外企落户的xxx宝地
5.珠三角地区2012年生产总值达47897.25亿元,比2008年(下同)增长了45.8%,占全省79.1%;人均GDP达84563元,折合13454美元,增长29.6%。

农业


特色农业

珠江三角洲位于南亚热带,当地人民创造了“桑基渔塘”、“果基渔塘”、“蔗基渔塘”等经营方式,即利用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又护养了农业生态系统。又由于修筑堤防,建立电力排灌系统,防止了洪涝灾害和海潮侵袭,更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盛产水稻、甘蔗、蚕茧、黄麻以及香蕉、菠萝、木瓜、荔枝、龙眼、橙、柠檬等,淡水渔业亦称发达。
立体农业如桑基鱼塘。好处:集中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集约”,即集约经营土地,体现出技术、劳力、物质、资金整体综合效益;二是“高效”,即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同时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三是“持续”,即减少有害物质的残留,提高农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质量,增强农业后劲,不断提高土地(水体)生产力;四是“安全”,即产品和环境安全,体现在利用多物种组合来同时完成污染土壤的复和农业发展,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总之,开发立体农业、发挥其独特作用,可以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缓解人地矛盾,缓解粮食与经济作物、蔬菜、果树、饲料等相互争地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通过间作、套作、混作等立体种养、混养等立体模式,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物质产量,从而缓解食物供需矛盾;同时,提高化肥、农药等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缓解残留化肥、农药等对土壤环境、环境的压力,坚持环境与发展“双赢”,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

肉菜流通追溯体系

珠三角等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建设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并逐步向粤东西北地区推广。5日,广东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强我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到2012年底,全省力争建成3000家以上的平价商店,到2013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省城市社区的平价商店网络。
《通知》强调,要加强农产品准入管理、标识管理和溯源管理。督促农产品经营者规范使用农产品标识,严格索证索票,建立进销记录和购销台账制度,实现流通过程全程可追溯。支持珠江三角洲等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建设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并逐步向东西北地区推广。

交通 

编辑

铁路 

京广铁路京九铁路广九铁路广茂铁路广珠铁路广梅汕铁路武广高速铁路广深港高速铁路厦深铁路、广珠城际铁路、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中)、莞惠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中)、广佛肇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中)、广清城际轨道交通(构思中)、惠河城际轨道交通(构思中)等。

高速公路

京港澳高速公路广澳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广州绕城高速公路长深高速公路济广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二广高速公路广昆高速公路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莞佛高速公路、广州环城高速公路、佛山市一环高速公路、广乐高速公路广河高速公路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广明高速公路派街高速公路潮莞高速公路龙林高速公路深罗高速公路水官高速公路惠深沿海高速公路、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潮惠高速公路广惠高速公路、惠澳高速公路、仁深高速公路从莞深高速公路龙大高速公路南光高速公路东新高速公路广州机场高速公路广珠西线高速公路江珠高速公路新台高速公路等。

机场

香港国际机场澳门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珠海三灶机场佛山沙堤机场惠州机场

港口 

香港葵青货柜码头、香港内河码头、澳门货柜码头、广州黄埔港、深圳蛇口港、珠海港佛山港肇庆港、广州南沙港、深圳盐田港、广州新沙港、东莞虎门港、中山港惠州港

大型桥梁 

虎门大桥九江大桥肇庆西江大桥深圳湾公路大桥莲花大桥港珠澳大桥(建设中)、深中大桥(筹建中)。

城市轨道交通 

港铁香港电车广州地铁广佛地铁深圳地铁澳门轻轨(建设中)、佛山地铁(建设中)、东莞轨道交通(建设中)。

发展规划

编辑

珠三角的奋斗目标是“十年大跨越”。何谓“十年大跨越”?定性描述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定量的描述则主要涉及到三个指标:xxx个指标,到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比2007年增长约2倍,达到72500亿元,力争赶上韩国;第二个指标,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000元(约折合19400美元),超过中国台湾地区水平,实现从上中等收入水平向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迈进的目标;第三个指标,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85.0%,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珠江三角洲区域绿地图
2020年经济总量达到72500亿元,这意味着什么?按照2008年全年平均汇率计算,这相当于10419亿美元,而韩国2008年的GDP为9535亿美元,排在世界第15位,因此,《决定》里所说的“力争赶上韩国”,指的是赶上韩国2008年的经济总量水平。从世界银行公布的各国经济数据来看,2008年,经济总量排在世界第14位的澳大利亚的GDP为10690亿美元,这是与2020年珠三角预期的经济总量最为接近的一个数字
2020年人均GDP达到19400美元,意味着届时珠三角将达到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收入水平。更具体地讲,2008年,中国台湾人均GDP17520美元,2020年的珠三角赶超2008年的中国台湾地区应该没什么问题;而2008年葡萄牙人均GDP为20620美元,以色列为20880美元,韩国为20240美元,这三个国家的数据与2020年的珠三角的数据最为接近。其中,2008年的韩国无论在总量还是在人均水平上都是与2020年的珠三角最为接近的一个国家,它理所当然地要成为珠三角赶超的最佳标杆。

相关链接

编辑

1.http://www.gd.gov.cn

2.http://www.gdcic.net/gdcic_ad/zsj_fzgh/mian.asp#01

3.http://travel.kooxoo.com/817877

4.http://www.dzwww.com/xinwen/xinwenzhuanti/KGD/gdgk/200612/t20061212_1915773.htm

5.http://www.9lvyou.com/lvyou/guangdong/Index.html

6.http://www.snwh.gov.cn/product/5/GLSWYBGGJ/ZGXQJS/1060.htm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4167/

(3)
词条目录
  1. 简介
  2. 区域
  3. 自然地理
  4. 地貌
  5. 气候
  6. 生态特征
  7. 动物与植物
  8. 岸线变迁
  9. 向海发展史
  10. 经济和社会发展
  11. 珠三角经济圈
  12. 特色农业
  13. 全国著名的侨乡
  14. 文化特色
  15. 饮食文化
  16. 主要城市
  17. 旅游景点
  18. 珠江概况
  19. 社会经济
  20. 综述
  21. 农业
  22. 交通 
  23. 铁路 
  24. 高速公路
  25. 机场
  26. 港口 
  27. 大型桥梁 
  28. 城市轨道交通 
  29. 发展规划
  30. 相关链接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