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国名
- ▪ 西方称呼
- ▪ 中国文献
- 2 历史
- ▪ 建国背景
- ▪ 君士坦丁时代
- ▪ 君士坦丁王朝
- ▪ 罗马帝国分裂
- ▪ 查士丁尼时代
- ▪ 一世改革
- ▪ 三大xxx
- ▪ 帝国危机
- ▪ 希拉克略时代
- ▪ 希拉克略王朝
- ▪ 阿拉伯xxx
- ▪ 毁坏圣像运动时代
- ▪ 伊苏利亚王朝
- ▪ 毁坏圣像运动
- ▪ 弗里吉亚王朝
- ▪ 马其顿黄金时代
- ▪ 马其顿王朝
- ▪ 保加利亚xxx
- ▪ 帝国衰亡时代
- ▪ 帝国衰败
- ▪ 十字军运动
- ▪ 尼西亚流亡
- ▪ 末代王朝
- 3 疆域
- 4 人口
- 5 内政
- ▪ 行政制度
- ▪ 皇帝
- ▪ 中央制度
- ▪ 地方制度
- ▪ 司法制度
- ▪ 军事制度
- ▪ 军事战略
- ▪ 军队
- ▪ 军事技术
- ▪ 土地
- ▪ 教育
- ▪ 学校
- 6 对外关系
- ▪ 概述
- ▪ 波斯等东方国家
- ▪ 日耳曼人
拜占庭帝国(330年-1453年),也称东罗马帝国,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在博斯普魯斯海峡的希腊古城拜占庭建立的封建帝国,共经历12个朝代,历时一千多年。
国名
编辑西方称呼
拜占庭最初是指位于博斯普魯斯海峡的古城拜占庭,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古城旧址上扩建罗马帝国的东都,使其成为帝国的都城。但在中古欧洲并不存在所谓“拜占庭帝国”和“拜占庭人”。当时原罗马帝国东部被称为“东罗马帝国”,其君主自称为“罗马皇帝”,当地的居民则自称“罗马人”,连他们的首都也冠以“新罗马”。而真正的“拜占庭”起源于1526年,当时德国学者赫罗尼姆斯·沃尔夫在编辑《波恩大全》中首次使用“拜占庭帝国”一词,1680年,法国学者西维奥尔·杜康编写《拜占庭史》时也沿用了这一说法,此后东罗马帝国也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君士坦丁大帝古城旧址
中国文献
拂菻是中国中古史籍中对拜占廷帝国的称谓。古代亦称大秦或海西国。随历史时期之不同,此名有时也指苫国(今叙利亚)等地中海东岸地区。宋、元时代又用以称呼塞尔柱突厥人统治的小亚细亚。此名在《魏书·高宗纪》《显祖纪》作“普岚”。《北史·西域传》作“伏卢尼”。
历史
编辑建国背景
3世纪的晚期罗马帝国发生严重的社会危机,商业经济衰退,人口数量减少,军阀混战和地方xxx割据致使罗马帝国的政治环境恶劣,同时也导致帝国内部各民族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激化,而蛮族(日耳曼民族各部落)入侵最终使罗马帝国走向覆灭。
君士坦丁时代
君士坦丁王朝
拜占庭的xxx个王朝是君士坦丁王朝,为拜占庭国家的最终形成奠定基础,开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自少年时代随父出征,军事才干突出,306年7月25日,君士坦丁在不列颠被部下拥立为皇帝。君士坦丁初期周旋于帝国各路军阀之间,先后与伽列里乌斯、马克西米安等人结盟并获得凯撒(即副皇帝)和奥古斯都的称号。312年,他联合帝国东部皇帝李锡尼(与君士坦丁的基督教政策一致)进攻西部的马克森提乌斯,次年两人共同发布《米兰敕令》以保护基督徒,之后君士坦丁又与于324年在帝国东部的克里索波利斯击败李锡尼,最终完成帝国的统一大业,定都拜占庭(330年改为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古拜占庭帝国王朝历史的开始,君士坦丁统一的当年建立专门学校培养建筑人才并于五年后建成新罗马城,同时实行军政分开的制度以加强皇权,并将地方政府的权力收归中央,此外改革皇帝继承制度(拟制血亲制度),并废除皇帝收养义子的落后习俗,同时任命自己的四个儿子担任副皇帝,但其死后三个儿子发生争夺皇位的内讧,导致君士坦丁大帝的直系血亲继承人等家族男性大部分死伤殆尽。
君士坦丁大帝是xxx位皈依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并将帝国首都迁至拜占庭,并以他的名义更名为君士坦丁堡
罗马帝国分裂
337年5月,君士坦丁一世在御驾亲征波斯大军的途中死于尼科米底亚,次年其四个儿子重新瓜分君士坦丁遗留的帝国领土,之后开始长达十几年的皇室内部xxx,而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最终胜利,却在361年攻打波斯的战斗中病死,直到364年尤利安、约维安、瓦伦丁尼安一世相继登基为帝,379年,来自西班牙的军事指挥官狄奥多西一世继位并得到罗马西帝格拉提安的承认,格拉提安死于叛乱后,狄奥多西一世成为罗马帝国xxx的皇帝,同时任命自己的儿子阿卡狄奥斯在君士坦丁堡担任罗马东部共帝,又于393年将小儿子霍诺留斯担任罗马帝国西部的共帝。395年1月17日,狄奥多西一世去世后将皇权留给两个儿子共同执掌,罗马帝国正式分裂。狄奥多西王朝统治期间继续贯彻君士坦丁王朝的基督教政策和强化中央集权措施,但阿卡狄奥斯和霍诺留斯均无政治建树致使宫廷斗争激烈,西哥特人也趁机发动叛乱。457年,行伍出身的利奥一世被权臣阿斯巴拥立为帝,此后利奥一世通过政治联姻和军事同盟清除阿斯巴及哥特人势力,利奥一世去世后王朝陷入长期的宫廷斗争,直到518年7月皇帝阿纳斯塔修斯一世去世,利奥王朝统治结束。
查士丁尼时代
一世改革
518年7月,皇帝阿纳斯塔修斯一世去世,查士丁一世被部下拥立为帝,他任命其外甥查士丁尼一世为恺撒(副皇帝),辅佐他治理帝国,当时拜占庭帝国的内外政策几乎全部出自查士丁尼一世之手,期间他处死威胁皇权的贵族领袖塞奥克里多斯和维塔里安,同时实行宽和的宗教与外交政策,因而获得查士丁一世的信任。527年4月初,查士丁尼一世被任命为共治帝,正式确定其外甥的帝位继承权,之后他先后任用狄奥多拉、贝利撒留等贤才。同年8月,查士丁尼一世即位后继续推行他在凯撒任期内的各项政策,意图实现重建罗马帝国的政治理想,其中他于529年4月7日正式颁布10卷本的《查士丁尼法典》并普及法律知识、培养法律人才,最终完成《罗马民法大全》的编辑工作(欧洲历史上xxx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取消戴克里先改革和君士坦丁时代的行政制度以加强皇权,将众多小行省合并为大省区并将地方军政权力重新结合,此外还在意大利的拉韦纳和非洲的迦太基试行总督制,以应对紧急情况。同时在经济方面查士丁尼一世调整税收制度和发展国内外商业贸易与手工业,促使帝国的税收增加。
查士丁尼皇帝,来自圣维塔莱大教堂的马赛克,六世纪)
三大xxx
查士丁尼一世即位后积极开展对外xxx(波斯xxx、汪达尔xxx和东哥特xxx),波斯xxx是查士丁尼一世征服西地中海的首战。531年,拜占庭军事家贝利撒留率军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德拉城巡防之际与波斯军队发生遭遇战,贝利撒留决定以德拉城为核心要塞的正面迎击波斯,之后他以逸待劳并利用地理优势和骑兵优势重新排兵布阵,又在战场上灵活指挥以此取得德拉战役大捷。532年,贝利撒留乘波斯人南撤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之际主动追击,在佳丽尼克战役中挫败一万多波斯骑兵,迫使波斯签订和约;次年查士丁尼一世向以迦太基为中心的汪达尔人发难,贝利撒留统领一万八千名将士和百余条战舰渡海攻打汪达尔,同时争取汪达尔人仇敌东哥特人的支持,534年,贝利撒留刻意避开汪达尔人的主要防御阵地并袭击其右翼,之后他利用疲劳战术击败汪达尔取得代基蒙战役的胜利,事后亲自率领精锐骑兵追击并在伊彭城俘虏汪达尔国王盖利默;535年,查士丁尼一世以帮被杀害的亲拜占庭帝国的东哥特王后复仇为借口,命令贝利撒留率军出征意大利东哥特王国,由于东哥特人作战灵活而致使拜占庭毫无战果,因此拜占庭没有办法完全战胜东哥特人,但保加利亚人却被拜占庭赶至马其顿地区,至此西地中海沿海地区和海上各大岛基本上被拜占庭帝国所控制。
帝国危机
查士丁尼一世统治后期,拜占庭帝国境内发生鼠疫致使人口锐减,同时还有地震等自然灾害。查士丁尼一世去世后,拜占庭帝国的边境出现危机,波斯军队、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西哥特人、伦巴底人先后入侵拜占庭帝国的边境,再加上由于查士丁尼一世期间穷兵黩武和增加税收以支持军费,致使财政危机爆发。查士丁二世即位后大力裁撤军队人数,但此时文武官员为弥补财政亏空而徇私舞弊致使贪污腐败严重,最严重的政治问题是拜占庭帝国内部的宗教斗争,查士丁尼一世去世后基督徒提出分裂君士坦丁堡教会的要求,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等帝国东部地区纷纷响应,社会矛盾逐步激化。
希拉克略时代
希拉克略王朝
565年,查士丁尼一世去世后传位于其外甥查士丁二世,但查士丁二世实际的治国能力较差,以致于波斯人、西哥特人、阿瓦尔人和伦巴底人等趁机入侵边境。查士丁二世在晚年的宫廷危机之下被迫他于574年任命提比略二世为共治皇帝,但提比略二世在位期间除大兴土木之外并无政绩且膝下无子,其女婿摩里士在提比略二世死后继位,摩里士虽然任用贤将击败波斯人但由于施政不当而招致军事贵族叛乱。608年,北非迦太基总督联合埃及人起兵平叛,总督之子希拉克略一世远征君士坦丁堡,并斩杀篡位皇帝弗卡斯后建立希拉克略王朝。希拉克略一世即位后为解决帝国内外交困的局势,开始着手调整中央政府机构,整顿财政系统,加强军队建设,其中最典型的是效仿迦太基总督区进行军区制改革。7世纪中期以前,军区制在拜占庭帝国个别地区试行,直到8世纪左右逐渐推广至全境,军区制改革使得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力量增强,希拉克略一世籍此赢得波斯xxx的胜利。
阿拉伯xxx
希拉克略王朝统治期间致力于阻止阿拉伯人的军事扩张。634年,阿拉伯国家入侵拜占庭帝国东部并攻占边防重镇帕特拉、大马士革和埃麦萨等地,希拉克略一世获悉后调集美索不达米亚和小亚细亚地区军队抵抗,阿拉伯人出于战略考量而暂时退军,之后于636年在雅穆克河战役中重创五倍于己的拜占庭军队,直到640年阿拉伯军队征服北非、埃及以及美索不达米亚全境,而拜占庭军队只能节节败退。655年,阿拉伯舰队攻至君士坦丁堡,并在里西岩近海击败拜占庭君士坦斯二世亲自指挥的帝国舰队。668年,拜占庭新皇帝君士坦丁四世掌权后整顿超纲并调整战略战术,战场形势开始有所扭转,此后君士坦丁四世为击退阿拉伯海军,向全国征求良策并得到“希腊火”的配方和使用方法,拜占庭守城部队依靠“希腊火”于678年夏季击败阿拉伯海军。此后阿拉伯军队逐渐不敌拜占庭军队,被迫与之订立30年和约且每年向拜占庭帝国进贡,拜占庭的胜利使得东欧国家承认拜占庭帝国的宗主权,也破坏了阿拉伯人进攻欧洲的计划。
毁坏圣像运动时代
伊苏利亚王朝
君士坦丁四世之后其子查士丁尼二世即位,他因军事政变被废又于十年后成功复辟,第二次登位统治五年后被海军将领菲利皮科斯推翻,希拉克略王朝至此断绝。从711年至715年,菲利皮科斯、阿代缪斯、狄奥多西三世等军阀相继混战登位,直到717年,利奥三世联合亚美尼亚军区将军阿尔塔瓦兹德推翻狄奥多西三世,建立伊苏利亚王朝。利奥三世在位期间保加利亚人和阿拉伯人先后侵犯拜占庭帝国边境,他以逸待劳后主动出击使得边境危机瓦解。726年,阿拉伯新任哈里发希沙姆继续进攻拜占庭,但此时利奥三世建立反阿拉伯同盟以发动外交攻势,之后利奥三世针对阿拉伯军队的弱点而集中兵力进攻并取得阿克洛伊农战役的胜利,拜占庭帝国挟胜利之威主动出击,将阿拉伯军队赶出小亚细亚地区和叙利亚北部。8世纪末,阿拉伯军队再犯拜占庭帝国,由于拜占庭摄政皇后伊琳娜治国不当而致使国力下降,从而使阿拉伯人在阿拜xxx中频频得手,以致于丧失地中海的控制权。
毁坏圣像运动
726年夏季,伊苏里亚王朝的皇帝利奥三世颁布《禁止崇拜偶像法令》,并率先将大皇宫入口处的基督雕像拆除,但此举招致君士坦丁堡狂热基督徒的不满,而君士坦丁堡大教长日耳曼努斯是其中反对毁坏圣像的代表。730年,利奥三世以拥护毁坏圣像的大教长阿纳斯塔修斯代替日耳曼努斯,并制定毁坏圣像的宗教法规。741年,君士坦丁五世继续奉行毁坏圣像的政策并将其推入xxx次高潮,他不仅平定反对毁坏圣像的贵族叛乱,后又制定新的法规毁坏圣像,法令公布后居民纷纷砸烂圣像艺术品并强迫修道院修士和修女还俗,同时xxx或处死坚持崇拜圣像的人。之后的摄政皇后伊琳娜公开反对毁坏圣像,但由于其内外政策不当而被大臣流放,813年皇帝利奥五世即位后坚定支持毁坏圣像政策,废除787年尼西亚基督教会议决议,此后的米海尔二世和狄奥斐卢斯毁坏圣像进行得较为缓和,直到842年,米海尔三世和摄政皇后狄奥多拉终止毁坏圣像运动。
狄奥多拉皇后和侍从(圣维塔莱大教堂的马赛克,六世纪)
弗里吉亚王朝
伊苏利亚王朝末期的皇室内讧以及皇后伊琳娜实行错误的国策,致使尼基弗鲁斯一世伺机叛乱夺权,但之后的军事政变和内乱并未终止,其中阿纳多利亚将军巴尔达尼斯的女婿米海尔在十几年的皇权争夺战中趁机发展实力,并于820年建立弗里吉亚王朝。米海尔二世即位后排除异己并培养亲信,同时缓和由毁坏圣像运动激化的社会矛盾,此外继续贯彻希拉克略一世开始的军区制改革政策,修缮君士坦丁堡城墙并加强边防建设,皇帝狄奥斐卢斯也通过制定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强国力,又支持发展学术教育。但末代皇帝米海尔三世两岁即位,由于年幼而由狄奥多拉摄政,米海尔三世自幼喜欢声色犬马而不务政事,致使大臣巴西尔开始掌权并排除政敌,甚至被米海尔三世任命为共治皇帝。
马其顿黄金时代
马其顿王朝
弗里吉亚王朝末期,行伍出身的马其顿农民之子巴西尔因战功卓著获得皇帝米海尔三世的信任,867年,他依靠对其效忠的军事贵族集团阴谋暗杀米海尔三世,从而登上皇位。886年,巴西尔一世去世后,两个儿子利奥六世和亚历山大共同继位,利奥六世的前三个妻子由于过世较早而未留下子嗣,因而被迫与“黑眼睛的”佐伊结婚并生下君士坦丁七世,但其有效性却没有得到君士坦丁堡大教长尼古拉斯的承认。912年,利奥六世死后,其弟亚历山大继任皇帝,在位十三个月之后就去世,元老院和教会为防止军事贵族专政而决定由大教长尼古拉斯代理皇帝职位,不久君士坦丁七世之母佐伊联合军事贵族废除尼古拉斯的职位,以皇后身份垂帘听政。此时君士坦丁七世的岳丈罗曼努斯一世因越权专政而被教俗贵族集团流放,之后近一百年间,拜占庭马其顿王朝的历任皇帝一直按照血亲制度继承皇位,直到1057年末代皇帝米海尔六世病逝,标志马其顿王朝的终结。
保加利亚xxx
拜占庭帝国在马其顿王朝的统治时期进入“黄金时代”,巴西尔二世在位期间不仅重视修缮法律条文以加强中央集权,还立法限制地主保护小农以维护统治,鼓励文化教育和学术事业发展,除此之外还在鼎盛时期取得保加利亚xxx的胜利。保加利亚在7世纪末时发展成为巴尔干半岛的强国,从而与拜占庭帝国发生利益冲突,两国先后爆发四次保加利亚xxx,前三次双方互有胜负。9世纪末,保加利亚沙皇西美昂一世因不满拜占庭利奥六世的经济遏制,而主动挑起第四次保加利亚xxx,后双方在924年达成初步的停战和约,xxx以西美昂一世归还土地和拜占庭皇帝向其提供年贡而结束。巴西尔二世即位后通过改革壮大国力并平定内乱,于1001年开始集中力量进攻保加利亚王国,并在xxx中实行逐个击破的策略,先后攻占塞尔底卡、普里斯拉夫等城市并击败萨穆伊尔军队,后长驱直入直到1018年彻底征服保加利亚全境。此外马其顿王朝还与阿拉伯人、罗斯人等国家妥善建交。
帝国衰亡时代
帝国衰败
马其顿王朝统治末期,拜占庭帝国的社会矛盾逐渐加深,小农经济的衰败同时大贵族势力逐渐兴起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成为军区制度也逐渐走向衰落,罗斯人和诺曼人雇佣兵慢慢取代本国士兵成为帝国的军事主力,但由于雇佣兵的军饷开支较大且受雇目的较为复杂,因而经常发生兵变尤其是12世纪诺曼人雇佣兵的反叛造成巴尔干半岛动乱。1057年,代表军事贵族势力的伊萨克一世(科穆宁家族)发动军事政变迫使米海尔六世退位,并于同年9月称帝,但他在统治期间精兵简政并削弱官僚贵族集团的势力,因而被教俗贵族逼迫退位让贤。两年后杜卡家族君士坦丁十世继位,期间他大力扶持军事贵族势力的发展,但其妻子尤多西亚意图控制皇权并战胜军事贵族罗曼努斯四世而重掌皇权。此后尼基弗鲁斯三世、阿历克塞一世、约翰二世等皇帝相继即位,但由于施行增加税收等不当措施,未能挽回拜占庭帝国的颓势。1185年,首都君士坦丁堡爆发民众xxx,致使安德洛尼卡一世的残暴统治被推翻,科穆宁-杜卡王朝结束。
十字军运动
1095年3月,拜占庭科穆宁王朝的阿历克塞一世遣使请求西方基督教国家帮助反击塞尔柱突厥人,教皇乌尔班二世于同年年底号召西欧各国封建主和信徒参与圣战,于是封建骑士和数万基督教徒在法国南部克莱芒市集会誓师东征,并在衣服和旗帜上缝上十字标志,因此史称“十字军东征”。从1096年至1099年的xxx初期,十字军骑士夺取东地中海沿海地区大片土地,并于此建立耶路撒冷王国等封建国家,森严的等级分封制度招致人民反抗,同时十字军在进军途中对拜占庭境内大肆抢掠,也致使1182年的君士坦丁堡人民xxx。1198年年初,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并威胁拜占庭帝国君主将君士坦丁堡教会合并到罗马教廷,1203年5月,威尼斯总督恩里科·丹多洛和十字军确定进攻君士坦丁堡的计划,由于猛攻不下直到7月份才在拜占庭叛徒的帮助下攻进君士坦丁堡,阿历克塞三世的女婿阿历克塞五世虽奋勇守城但仍被十字军攻占,十字军进城之后大肆抢掠并屠杀百姓,除此之外还对拜占庭的领土和财物进行瓜分,次年十字军又在君士坦丁堡建立松散的西欧封建领主的联合体——拉丁帝国。
尼西亚流亡
1204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前任皇帝阿历克塞三世的女婿狄奥多尔一世在圣索菲亚大教堂被拥立为帝,后撤出君士坦丁堡并移居尼西亚城,同时继承拜占庭帝国的传统创立拉斯卡里斯王朝。创立之初狄奥多尔一世开始着手统一小亚细亚地区的希腊人政权(曼努埃尔、大卫·科穆宁、奥多利·曼卡法斯等),完成统一后拉斯卡里斯王朝复拜占庭政治制度,建立各级政治机构,使尼西亚政府成为拜占庭反抗拉丁帝国的政治和宗教中心。1214年,尼西亚帝国与拉丁帝国经过几年的xxx后南菲宏订立边界条约,至此尼西亚帝国开始转向内政改革,其中以休养生息、恢复生产为根本的宗旨,减轻各行各业的税收并促进农事生产,同时还扩大国内贸易,加强关税壁垒以减少外国商业的渗透,推行社会公平化政策以缓和社会矛盾,重建军区和恢复军区制以强化军事力量,推进文化发展政策以支持教育和学术事业。1261年8月15日,米海尔八世率领尼西亚军队在希腊居民的帮助下占领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国最终结束。
圣索菲亚大教堂建于537年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尖塔是奥斯曼帝国在15至16世纪增建的。
末代王朝
巴列奥略王朝是拜占庭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开国皇帝米海尔八世利用军权发动政变,入主君士坦丁堡后废黜约翰四世而登位为帝,巴列奥略王朝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同时也是最衰弱的王朝。虽然巴列奥略王朝名义上恢复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但实际管辖范围却相较于从前缩减,外族势力和地方独立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威胁与日俱增,内外交困使得拜占庭帝国的社会矛盾尖锐,从1328年至1341年,内部先后发生君士坦丁堡人民xxx、以塞萨洛尼基的人民运动为核心的全国性xxx,xxx领袖建立塞萨洛尼基共和国”独立政权,与中央政府维持长达九年的对峙。同时在十四世纪的中后期先后爆发“两安德洛尼卡之战”“两约翰之战”和“约翰祖孙之战”三次皇室内斗,严重影响拜占庭帝国的凝聚力。直到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疆域
编辑早期拜占庭帝国疆域基本上囊括原罗马帝国的全部领土,到337年君士坦丁大帝去世时,其领土包括多瑙河以南的巴尔干半岛、黑海及其沿岸地区、幼发拉底河以西的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尼罗河第二瀑布以北的埃及、北非的马格里布地区、西班牙、高卢和意大利,分划为120个左右省份。查士丁尼一世即位后,拜占庭帝国的领土仅包括巴尔干半岛、黑海南岸、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几次远征后重新控制意大利、北非马格里布沿地中海地区、西班牙南部和直布罗陀海峡,到565年查士丁尼一世去世时,除高卢和西班牙北部地区外,拜占庭帝国基本重新占据了罗马帝国的旧领土,地中海再次成为帝国的内海。
8世纪时,拜占庭帝国疆域仅包括以阿纳多利亚高原和幼发拉底河上游为东部界标的小亚细亚地区,和以马其顿北部为边界的巴尔干半岛,以及爱琴海及其海岛。9世纪,拜占庭帝国的疆域扩大至巴尔干半岛(包括阿尔巴尼亚和伊庇鲁斯)、多瑙河南岸地区以及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塞浦路斯岛和克里特岛等地。10-11世纪,帝国的疆域东部边界推进到两河流域中、上游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南部直到叙利亚地区的凯撒里亚城。君士坦丁堡被第四次十字军攻占后,尼西亚的xxx只控制小亚细亚的中部地区。1261年,拜占庭帝国巴列奥略王朝重新入主君士坦丁堡后,其疆域仅剩首都附近地区,直到拜占庭帝国灭亡。
人口
编辑拜占庭帝国的人口变化曲线在7-11世纪呈现为V字型,且在7-8世纪大幅下降,人口数量在8世纪中期跌至谷底,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人口最低点出现在747年“查士丁尼瘟疫”爆发之际,但首都仍然有近40万人口。此后,拜占庭帝国人口开始呈现上行趋势,一直到12世纪,帝国人口都在持续增加。根据拉塞尔研究考证的数据,拜占庭帝国在600年时人口为2100万人,在800年时只有1000万人,在1000年时增加到1300万人;根据历史学家特雷德戈尔德的估算,拜占庭帝国在福卡斯(602-610年在位)统治时期的人口为1700万人,在8世纪80年代只有700万人,至1025年则增加到1200万人。
内政
编辑行政制度
皇帝
拜占廷帝国是一个由皇帝掌握最高权力的帝国。皇帝在整个帝国中具有象征性,同时也是最高政治领袖、最高军队统帅、最高司法裁判者和最高宗教主宰。拜占廷帝国的皇帝有三种称呼。最常见的是“巴西琉斯”(希腊语:Βασιλε拉丁语:Basileus),源自古希腊对国王的称呼。之后希拉克略皇帝用“独裁者”(希腊语:αὐτοκράτωρ)这个称呼代替巴西琉斯,之后这两个称呼交替使用,但巴西琉斯是拜占廷皇帝的正式称呼。另外皇帝也被称为“巴西琉斯与独裁者”(希腊语:ΒασιλεύςκαὶΑυτοκράτωρ,拉丁语:BasileuskaiAutokratōr,意思是数个共治皇帝党政时联合掌权)。到了15世纪,拜占廷皇帝自称为"BasileustonHellinon",即"希腊人的皇帝"。
拜占廷帝国
拜占廷皇帝拥有极高的权力,被神化为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圣性。皇帝有权召开宗教大会,任命和罢免教会领袖和高级教士,与同时期的西欧国家有很大不同。皇帝的居所被称为"神圣皇宫"或"圣宫"。高级官员可以亲吻皇帝的右胸,而低级官员只能吻皇帝的脚。外国使节必须跪拜行礼,并不得先开口与皇帝说话,只有等到皇帝通过侍官发问时才能回答。拜占廷皇帝的专用颜色是紫色,皇权的标志包括皇冠、权杖和宝球(象征地球)。太阳被视为皇帝的象征,每年12月25日,皇帝要戴着象征太阳的金光环,参加太阳节(光明节)的庆祝活动。此外,皇帝还亲自主持1月6日的圣诞节、5月11日的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建城节、8月25日的丰收节,以及大型的竞技和庆典活动。
拜占廷皇帝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除皇后外没有其他嫔妃,主要通过血缘继承制度,女性拥有继承权。皇位主要通过血缘继承,特别是男性优先的长子继承法。即皇帝的长子为xxx顺位继承人,如果皇帝没有儿子,则由长女继承,且生育有儿子的小女儿继承顺位高于没有生育儿子的大女儿。如果没有子女,则由其他亲属继承。在拜占廷帝国的93位皇帝中,有24位是作为皇帝长子(包括养子)继承皇位的,11位是作为皇帝的其他儿子继承皇位。当皇帝没有子嗣时,皇帝的兄弟、侄甥、姐妹、女儿、父母、孙子和配偶都有权继承皇位。
在拜占庭宫廷生活中,宦官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宦官纳尔西斯,他是6世纪拜占庭帝国著名的军事将领。君士坦丁一世设立了宫廷大总管一职,其职责是管理皇帝内宫并安排大臣觐见皇帝的时间表。到了5世纪,这个职位已经上升到与司法大臣平级的地位。此外,皇宫内还有宦官官员负责管理皇室衣物、马匹、食品、猎鹰、御船、音乐、医药等事务。这些官员构成了非世袭的宫廷贵族,代表皇帝发布命令,拥有重要权力。
中央制度
拜占庭帝国早期官制(4世纪至7世纪)类似于罗马帝国的行政制度,文武官员有严格区分。拜占廷皇帝的主要辅助机构是御前会议,成员包括执事长官、大区总督、军队司令、司法大臣和君士坦丁堡市长等。执事长官是帝国最重要的高级官员,负责禁军、监督部队、管理官员、签发官方文件、处理外交事务、缔结条约、参与重大案件审判、管理皇宫内外事务等重要职务。执事长官的选拔不依据出身和等级,而是基于实际能力、干练程度和对皇帝的忠诚度,由皇帝直接任命。君士坦丁堡市长,地位仅次于执事长官,职责与外地的大区总督类似,负责首都的行政和司法权,同时承担治安责任,并拥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权。
随着拜占庭在7世纪因穆斯林的扩张而失掉大片领土后,政治体制发生巨大变化。执事长官逐渐成为虚职,其职掌为诸多尚书所瓜分替代,这些尚书有:掌管邮政与外交的主客尚书、掌管中央税收用度的度支尚书、掌管地方军民政务的兵部尚书等,阿莱克修斯一世设尚书令,统辖所有尚书。在拜占庭古典时期或中期(8世纪晚期至11世纪),形成以宫廷为中心的政治体制。在这套系统中,新的官职由早期文官演变而来,特定阶级的显贵们被授予官职,元老院阶级保留下来,形成许多贵族世家,主要是大都市的市民贵族和地方省份的军队贵族。
在10世纪和11世纪时贵族地位逐步提升,贵族家族数量不断增加。11世纪后期拜占庭帝国再次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由新兴的科穆宁王朝完成,旧有的机构和官职逐渐不再使用,新的荣誉性头衔诞生,主要用于体现被授与者与皇帝间的亲缘关系与紧密性。科穆宁王朝以及后继的巴列奥略王朝主要根基在拥有大量土地的贵族上,政府被互相联姻的贵族家族掌握。
拜占廷帝国的国家金矿、银矿、铸币厂和国库由大司库官掌管。大司库官下设10个司,包括教会事务司、军饷司、邮驿司、铸币司、岁入统计司、大区财政事务司、矿务司、军械司、工场司和皇帝服装司。皇家财政(包括皇室土地)由皇家私产长官负责管理,而大区总督掌管地方金库。
地方制度
拜占廷帝国根据古罗马的地方三层式行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大区,每个大区包括若干行省(省份)。早期帝国设立了四个大区:东方大区,首府君士坦丁堡,管理安纳托利亚、叙利亚和埃及等地区;伊利里亚大区,首府帖撒罗尼迦,管理巴尔干半岛地区;意大利大区,首府拉文纳,管理意大利与埃及以外的北非地区;非洲大区,早期首府特里尔,晚期首府阿尔勒,管理意大利大区中部分地区;拜占廷帝国在重要的省份和战略要地设立了直属于帝国中央政府的地方总督,并将部分权力下放给省区总督。
到了7世纪上半叶,大区总督职位被废除,实行军区制,最高行政长官称将军,直至帝国灭亡。军区面积远狭小,但因军区将军兼管辖区的军民司法,权力大于早期的大区总督。军区以下,废除行省制度,军政合一。军区基本单位为县,长官为百夫长或男爵,指挥100员农兵;两县为一旗,长官为旗长或伯爵,管200员农兵;两旗为一郡或一团,长官为团长或大伯爵,指挥400员农兵;六郡/团为一分军区又称一师,长官为师长,同时兼任分区将军或侯爵衔,管理一分军区并指挥2400员农兵;三至四分军区/师组成一军区,又称军,长官将军一般兼任督军或公爵,指挥约9600员农兵。
司法制度
拜占廷帝国法律属于罗马法系统。司法大臣由君士坦丁一世设立,最初相当于皇帝的法律秘书,负责起草法律和法令,后来成为最高法官。拜占廷的法官必须接受专门法律教育超过5年,并通过严格的国家考试,掌握罗马民法,并领取资格证书,方可从事司法工作。早期的法官还负责商业仲裁、税收和行政等业务,但司法改革要求法官专职化,并将法官与立法者区分开来。执事长官、大区总督和君士坦丁堡市长拥有比法官更高一级的法律仲裁权,而拜占廷皇帝始终拥有最高的立法和司法权力。拜占廷帝国的法律制度在受到宗教罗马的法律体系影响外,还带有中央集权君主制色彩,与西欧的封建制度有明显的差异。
在查士丁尼一世时期(公元527-565年),罗马法得到完善。查士丁尼一世登基第二年,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整理和编纂帝国的法律全集。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期间,共完成了四部法律汇编,即《查士丁尼法典》《法学会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这四部法典被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军事制度
军事战略
拜占廷帝国的军事战略与其前身罗马帝国截然不同。罗马帝国呈现攻势,而拜占廷帝国则总体上呈现守势状态,除了查士丁尼大帝时期的主动对外扩张外,其对外行动主要集中于收复失土,而非开拓新疆土。
拜占庭帝国军事守势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帝国人口数量增长缓慢、对周围民族的文化优势心态等等。与周边的斯拉夫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相比,拜占廷人并不尚武,剽悍好斗,崇尚武力被视为粗鲁无知和野蛮的表现。拜占廷帝国将军事看作一门艺术,更重视作战的完美性和双方的智慧较量,而不看重xxx的结果。
军队
拜占廷军队主要由边防军、野战军和皇宫卫队组成。边防军驻扎于河流和陆地边界,服役24年;野战军驻扎在xxx军事要塞和交通枢纽地区,需要服役20年。帝国的蛮族邻邦提供后备部队,由皇帝直接指挥。由于海上贸易对拜占廷的重要性,拜占廷帝国早期阶段非常重视海军。例如,在678年,拜占廷海军使用希腊火成功击退了阿拉伯舰队,挫败了穆阿维叶哈里发征服东罗马的企图。然而,一旦外来威胁解除,拜占廷皇帝就采取了限制海军的政策。这是因为在698年,海军统帅提比略发动政变并围攻君士坦丁堡,以及711年黑海舰队发动xxx并迫使查士丁尼二世皇帝退位。此后,10世纪后拜占廷皇帝分散军权和削减军事经费的措施也影响到了拜占廷海军的战斗力。
1071年曼齐克特战役后,拜占廷丧失了位于小亚细亚的大部分海军基地和优秀的良马产地,因此开始雇佣外国舰队来应对海上威胁。俄罗斯人、热那亚人、英格兰人、威尼斯人、米兰人和加泰罗尼亚人都曾为拜占廷提供过军舰或水手。到1449年,当新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从伯罗奔尼撒前往首都时,拜占廷舰队已经损毁殆尽,无法提供一艘像样的船只,皇帝只能乘坐加泰罗尼亚人的商船前往首都。
军事技术
拜占廷帝国的军队包括步兵、骑兵、辎重部队和后勤人员。步兵使用刀剑、战斧、长矛和弓箭等武器,而骑兵则使用弓箭。在攻城战和海战中,拜占廷广泛使用希腊火。拜占廷帝国严格控制武器生产,特别是希腊火的制造,将其视为国家最高机密。拜占廷帝国采取了防御性军事战略,因此其城防工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君士坦丁堡的城防体系是拜占廷历史上xxx代表性的防御工事。在5世纪时,由于人口迅速增长,提奥多西二世皇帝在君士坦丁大帝修建的城墙外又增建了提奥多西城墙,将城市面积扩大了两倍。由于城外是一片平坦的色雷斯平原,这段城防系统设计得极其复杂。提奥多西城墙由外护墙、护城河、护城河内墙、陡坡护壁、外城台(Peribolos)、外城墙、内城台(Parateichion)和内城墙依次构成,外城墙和内城墙上有三百多座塔楼、角楼和碉堡,形成了强大的火力支援系统。
在拜占廷帝国的历史上,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将领,如贝利撒留、纳尔西斯和提奥弗鲁斯等。许多拜占廷皇帝本身也具备出色的军事领导能力,其中以巴西尔二世被称为"保加利亚人屠夫"最为著名。
土地
拜占庭农村的土地可以大致分为四类:皇帝土地、教会土地、城市土地和私人土地。皇帝土地主要由皇室土地和国有土地组成,而教会土地主要来自皇帝赠予和信徒奉献。城市土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扩大,而私人土地则在5世纪末期开始兴起。大地主多为贵族和商人,小地主则难以维持并面临破产。此外,军役土地也逐渐形成,以兵役作为土地使用的条件。
皇帝土地从理论上来说涵盖了整个国家的土地,但实际上主要包括皇室土地和国有土地。皇室土地是皇帝个人的私产,其收入也归皇帝所有。国有土地的所有权归皇帝,但使用权和土地收入归政府,用于皇帝对臣民的赏赐以及xxx和没收私人土地时的增加,同时也会随着xxx失败和对臣民的赠予而减少。7世纪以后,两种土地合并为一,统一由国库管理。
教会土地主要来自于皇帝的赠予、无继承人的遗产,以及许多贵族和虔诚信徒的奉献。在毁坏圣像运动之前,教会土地不断增加,而皇帝土地不断减少,这迫使皇帝废除了给予教会的免税权。在这场运动中,皇帝们大量没收了教会的土地。教会土地的经营主要由神职人员掌握。
城市土地的法权源自古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逐渐扩大。随着拜占庭经济的衰败,城市逐渐衰退,城市土地也不断减少。
私人土地的兴起始于5世纪末期,人们对购置地产的热情促使私人土地迅速增加。不仅贵族和高级官员,律师、医生、教授、军人和小农都希望通过购置地产获得土地。
教育
拜占庭帝国教育系统为社会各阶层都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儿童教育从6到8岁开始,学习希腊语音学,掌握古代语言的发音和拼写方法。10到12岁时,学生学习语法,进行正确解读古代文献。语言课包括阅读、写作、词法和句法分析,以及翻译和注释古典文学的技巧。拜占庭教育和学术界尊古之风盛行,普遍抵制民间语言,倾向恢复古代语言,语言课的教材主要是古典作家的经典作品,如《荷马史诗》等,还包括基督教经典作品和圣徒传记。
在初级语言、逻辑和哲学教育的基础上,学生进入大学接受高级修辞学和哲学以及"四艺"教育,即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学的学习。高等修辞课程通过阅读古代作品完成,要求学生背诵古希腊文学作品,并按照古代写作规范和文风撰写论文或进行演讲练习。拜占庭教育的特点是将各个学科的思想体现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基础教育更注重百科式的教育,也是"百科全书"一词的来源。此外,拜占庭帝国的教育系统也涵盖了法律、物理和医药学等职业教育内容,学生们在大学中可以自由学习这些学科。
学校
拜占庭教育机构主要分为国立、私立和教会学校三种。国立学校包括大学和普通学校,而私立学校主要是普通学校和私人家教。国立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君士坦丁大帝统治时期,正式的大学则是在狄奥多西二世时期出现的。这些学校的教师由政府支付薪俸,而私人教师则依靠学生缴纳的学费生活。拜占庭还建立了国立高等学府,如雅典学院以哲学成就著称,加沙学院以修辞学见长,贝利图斯学校则以法学著称。查士丁尼一世时期,政府加强对教育的控制,对学校进行整顿,取消一些法律学校,关闭雅典学院,并停止发放许多国立学校教师的薪俸。基础教育的责任主要由私塾和普通学校承担。许多学者在私塾完成基础教育后,进入修道院接受高等教育,也有一些学者出师后自办私人学校。
拜占庭各类学校普遍采用古希腊人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提问讨论为主,讲授为辅。学生通常围坐在教师周围,使用的教材放在膝盖上,教师主要通过问题和讨论来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和背诵是基础教育的主要方式,而讨论则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在中小学,教师常常使用体罚来督促学生学习,最严厉的惩罚是停止上课和开除学籍。
对外关系
编辑概述
拜占庭帝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方面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而是由皇帝直接考虑相关事务,接待外国官员主要由邮政大臣负责。邮政大臣负责安排外国客人与拜占庭皇帝见面的仪式、参加会谈活动,并在会谈结束后安排他们返回本国的事宜。通常,外国客人与拜占庭皇帝的会晤安排在他们到达君士坦丁堡几天后,由邮政大臣陪同进入皇宫。通过复杂的宫廷礼仪,拜占庭帝国旨在向外国客人展示威严,使其对帝国和皇帝产生敬畏之情。对来访的外国客人,拜占庭人给予热情的款待,常常挽留他们在君士坦丁堡住上数月,并赠送大量礼品。同样,拜占庭皇帝派遣使节时也会携带丰富的礼品。除了通过金钱和礼品来吸引外国客人,拜占庭人还将婚姻视为重要的外交手段,特别是对那些国力强大、军事实力超过拜占庭帝国的邻国,拜占庭皇帝主动结亲。
在处理对外关系事务时,拜占庭帝国不拘泥于信义,其一贯原则是制造和利用敌对势力之间的矛盾。为了实现国家的利益,拜占庭人随时背弃盟友,并时刻留意发现不同敌对势力及其之间的矛盾,以拉拢结合的方式孤立xxx、最危险的敌人。在拜占庭帝国的历史上,精明的拜占庭人曾利用伊苏里亚人和匈奴人对抗哥特人,利用亚美尼亚人和匈牙利人打击保加利亚人,利用西欧人攻击塞尔柱人,利用欧洲联军对抗奥斯曼土耳其人,以及利用帕臣涅格人对抗卡扎尔人,利用罗斯人清除帕臣涅格人等等。
波斯等东方国家
波斯是位于印度和古罗马帝国东界之间的拜占庭帝国东部国家。在226年,萨珊王朝的建立使得波斯的国力快速增强,他们向西扩张,占领了原来属于帕提亚王国的西亚领土,并与拜占庭帝国在两河流域地区发生了长达400多年的领土争夺战。在337年到350年期间,波斯和拜占庭帝国爆发了xxx次xxx。之后相继爆发xxx,为此拜占庭人被迫与波斯订立了30年的和约,根据该和约,拜占庭人必须归还波斯西部领土,并使亚美尼亚王国脱离拜占庭帝国的控制。在经历了相对稳定的对峙阶段后,波斯和拜占庭两国在6世纪再次为有争议的高加索地区展开了激烈争夺。最终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被迫从意大利调回军队,以阻击波斯的入侵,双方再次达成和约。然而,查士丁尼一世去世后,波斯军队再次发动侵略xxx,乘拜占庭内乱之机进攻到地中海东岸,再次成为拜占庭帝国东方边境的主要威胁。为应对这一威胁,拜占庭皇帝伊拉克略一世发起了大规模的对波斯的xxx。
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2世纪时向南迁徙至黑海北部地区。在4世纪期间,拜占庭帝国的副皇帝朱利安率军前往高卢对xxx耳曼民族的法兰克人和阿拉曼尼人。这两支日耳曼部落多次击败了帝国军队,破坏城市和农村,屠杀当地居民,并掠夺财物和牲畜。朱利安成功地组织帝国军队反击日耳曼人的入侵,并在今天的斯特拉斯堡附近大败法兰克人,恢复了高卢地区的和平。暂时阻止了日耳曼人的入侵。
在4世纪初,日耳曼民族中的哥特人开始迁徙至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成为拜占庭帝国面临的主要外交问题。到了4世纪末,拜占庭人对哥特人的迁徙采取了接纳和利用的政策。他们接纳哥特人为拜占庭皇帝的臣民,允许他们在边境地区定居垦荒、交纳赋税,并提供劳役和军队。此外,拜占庭政府还允许哥特人建立自己的军团,并任命哥特将领担任各级军职。哥特人定居在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地区的农村公社制度也得到了保留。然而,定居在拜占庭领土上的哥特人对官员的勒索和种族歧视感到不满,并多次发动xxx。
斯拉夫人
斯拉夫人(Slavicpeople)最早与拜占庭人接触的是来自维斯杜拉河和多瑙河之间的斯克拉文尼人(Sclaveni)以及来自第聂伯河的安带人(Antes)。在6世纪,大量斯拉夫人迁入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地区。历史记载显示,他们在551年、558年和580年先后多次越过多璃河与拜占庭边境部队发生冲突。其中一些部落定居在拜占庭帝国境内,成为拜占庭的边民,并加入了拜占庭的边防军。之后,斯拉夫人建立了较为强大的舰队,并于600年首次进犯爱琴海,623年再次进犯克里特,掠夺爱琴海上的岛屿和沿海地区。他们甚至与阿瓦尔人和波斯人联合组成舰队,围攻君士坦丁堡。面对人力资源的短缺,拜占庭政府推行了移民政策,允许斯拉夫人在拜占庭帝国xxx的马其顿和色雷斯地区定居。在7至8世纪,分散定居在拜占庭帝国领土以外巴尔干北部山区的斯拉夫部落逐渐形成王国,如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等小国。他们与拜占庭帝国时而友好、时而敌对,成为该地区复杂形势中的重要因素。
阿拉伯及西亚小王朝
阿拉伯人(Arabs)原是居住在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民族。在4世纪时,拜占庭帝国驻扎在红海和幼发拉底河边境的部队与塔努基德斯小王朝发生冲突。在5世纪,萨利息德斯小王朝经常洗劫拜占庭帝国边境的城市和乡村。而在6世纪,阿拉伯人的加沙尼德斯小王朝与拜占庭帝国保持友好关系,其王公贵族还在拜占庭军队和政府中任职。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创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他的继任者哈里发对外发动了大规模侵略扩张,与拜占庭帝国发生了严重的军事冲突。636年,阿拉伯军队在雅穆克河战役中击败了拜占庭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之后,他们继续征服了西亚、小亚细亚和北非的拜占庭领土。然而,阿拉伯人后来遭到拜占庭海军的袭击,并在与拜占庭人使用的新式武器“希腊火”的战斗中被击败。此外,遭遇到海上暴风雨,导致他们几乎全军覆灭,不得不被迫和谈。同年,双方签订了为期30年的和约,阿拉伯人表示投降,每年向拜占庭帝国进贡。双方承诺在30年内互不侵犯,维持现有边界。
然而,之后双方再次爆发xxx,拜占庭人战败后再次请求和谈。双方签订的和约规定拜占庭人继续向哈里发纳贡,并承认阿拉伯人对小亚细亚的占领以及对该地区的移民。此后,两国保持了不战不和的状态,阿拉伯人对拜占庭人的进攻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到了10世纪中期,拜占庭帝国在马其顿王朝的统治下国势鼎盛。当时的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计划清剿东地中海地区的阿拉伯海盗。他首先派遣远征军夺取克里特岛,并积极展开外交活动,争取地中海各阿拉伯伊斯兰政权的中立支持。此外,他还主动与西班牙的阿拉伯人建立友好关系。
意大利
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统治期间,拜占庭帝国发动了对由意大利人建立的东哥特王国的长期xxx。不久之后,伦巴第人从北部入侵意大利,并建立了独立的王国。605年,拜占庭帝国的拉文纳总督与伦巴第国王订立了停战协定。680年,拜占庭人再次远征伦巴第人失败后,双方订立了新的条约。在此期间,西西里成为拜占庭人在意大利的重要中心,拜占庭政府将意大利的分散领地合并为拉文纳总督区。751年,伦巴第王国夺取了拉文纳、罗马等城市,并受到了法兰克王国的打击。在法兰克人的支持下,教皇国正式形成。774年,查理曼征服了伦巴第人。拜占庭人和伦巴第人再度合作,结成了反法兰克人的同盟。10世纪初,阿拉伯海军从北非扩张到意大利,并在亚平宁南部的加力格连诺山建立了据点,不断骚扰周围地区,并直接威胁到意大利各方的利益。拜占庭帝国在南意大利的领地也遭到了攻击。914年,新任教皇约翰十世推动建立了反阿拉伯的同盟。拜占庭帝国驻于巴里地区的总督在此期间暂时调整了对罗马的敌对政策,并支持同盟的建立。这个同盟以教皇为首,包括了拜占庭帝国的伦巴第各派、斯伯莱托侯国、那不勒斯和托斯坎尼地区的各派。在1100年,由伦巴第人和法国贵族组成的十字军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受阻,并与拜占庭军队发生了冲突。之后,意大利语拜占庭再次转为敌对关系。
奥斯曼土耳和其他远东国家
土耳其人,又称为突厥人,是一个长期活动在里海西岸和阿尔泰山脉地区的民族。在568年,突厥汗王向君士坦丁堡派遣使节,寻求与拜占庭人建立反波斯的同盟,并得到了积极回应。次年,拜占庭使节泽马尔豪斯应邀回访,双方达成了协议。在960年,中亚卡什加尔地区的突厥人率先接受了伊斯兰教,并开始向西迁徙。其中一支被称为帕臣涅格人,在多瑙河下游地区与拜占庭人有频繁的接触。
在1055年,占领巴格达的塞尔柱突厥人部落开始进攻拜占庭军队。1071年,素丹阿尔伯·阿斯兰在曼茨克特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严重削弱了拜占庭军队的实力。在12世纪,突厥人逐渐占领了小亚细亚,并建立了许多罗姆素丹小国。其中,14世纪后半期的奥斯曼土耳其势力扩大到欧洲,并成功占领了整个小亚细亚地区和巴尔干半岛的部分地区。
经济
编辑拜占廷帝国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商业中的国际贸易。拜占廷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位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交汇点,成为世界各地商船聚集的地方,也是丝绸之路的终点,发达国际转口贸易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额财富。此外,萨洛尼卡、特拉布宗、安条克和亚历山大等城市也是拜占廷帝国重要的贸易港口因此拜占庭帝国税收主要来源于关税和贸易税等,包括过境税、入城税、不动产转手税等其他税收。
货币
拜占庭帝国前期的主要货币是索利多金币。10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金币制度发生变化,主要货币从索利多金币转为特塔特伦和希斯塔麦伦两种不同重量的金币。公元1092年,由于金币成色下降,拜占庭帝国的主要货币又从特塔特伦和希斯塔麦伦两种金币转为海伯龙金币。
税收
拜占廷帝国税收主要来源于商税和农业税,其他税收还有对元老阶层征收的地产税、从城市工商业主征收的货币税、实物税,如马匹和布匹、对城市公民征收公证税、印花税和司法税,另外还对富有市民收取路灯燃油、节日赛马、慈善机构、城市卫生和救火等费用。
拜占庭农业税按照田亩面积向村庄集体征收,逃亡农民留下的荒芜农田由所在村庄代缴。每年5月和9月,帝国的巡回法官和税务官员会下乡征税,每3年进行一次土地普查,确定税收额度。
农业
概述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类似于其他中世纪国家。埃及、小亚细亚、色雷斯和巴尔干平原地区是主要的粮食产区,其农副产品主要用于地方性消费。只有当大城市人口膨胀,地方粮食供应紧张时,政府才组织大规模的粮食贸易。地方性消费决定了农村生产主要以本地消费为主。因此,农副产品主要包括谷物等粮食作物、豆类等油料作物、蔬菜水果等园艺作物,以及葡萄、橄榄、蜂蜜等用于再加工的经济作物。总体而言,拜占庭人在农业技术方面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人的传统,但缺乏进一步的发展。除了谷物生产外,农民还从事养殖牲畜、捕捞鱼虾和利用森林资源等工作。
经营方式
拜占庭农村的土地经营可分为直接经营和间接经营两种形式。直接经营指的是农民及其家庭独立经营,有时会雇佣自由工人和奴隶来帮助耕种。而间接经营通常是地主将土地租给自由或依附于地主的农民,地主会占有大部分土地的产出。租佃地的农民需要缴纳地租以获得土地的使用权。根据《农业法》,地租通常是收成的1/10,有些地方采用分成制,农民需要支付一半收成作为地租。
经济制度
拜占庭帝国经济制度经历了多成份混合经济、奴隶制经济到封建制经济的转变。早期是多成份的经济制度,包含着东方和西方、古代和中世纪、城市和乡村、游牧和农业、国家经济和私人经济等各种复杂形式。5—6世纪,奴隶制是拜占庭帝国主要经济制度。当时奴隶贸易兴盛,奴隶被迫在大庄园和城市的国营手工业中工作。同时,还存在大量自由农民和隶农,隶农是农业主要劳动者。拜占庭的封建化过程比较缓慢。5世纪下半期,大土地所有制扩张和隶农制广泛流行,增加了封建因素。但斯拉夫人、阿拉伯人的入侵形成广泛的自由农民阶层,延缓了封建化进程。在7—8世纪,封建化加速发展。军事贵族地主采取各种手段侵占自由农民土地,广大农民沦为农奴。同时,教会寺院的大土地所有制也得到扩大。到11世纪末,封建制经济在拜占庭取得统治地位。
商业
拜占廷帝国商业主要依靠国际贸易,形成了君士坦丁堡、特拉布宗、黑海沿岸等商业中心。拜占庭国际贸易进口物资主要包括丝绸、毛皮、奴隶、粮食、贵重木材、香料、染料、象牙、宝石、珍禽异兽和其他奢侈品。出口物资包括玻璃、马赛克镶嵌画、高级丝织品和锦缎、武器、葡萄酒、金银货币、珠宝首饰和工艺品。
拜占廷帝国的国际贸易在公元7世纪后受到了波斯和阿拉伯xxx的影响,传统商路被中断。为此,拜占廷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包括通过红海进入古印度洋的海路和通过黑海、里海、咸海进入亚欧大陆的陆路。公元9世纪,拜占庭国际贸易达到巅峰。
公元11世纪后,拜占庭商业贸易走向衰落。当时突厥人占领小亚细亚,拜占廷丧失了黑海沿岸的商业据点。威尼斯、热那亚、加泰罗尼亚商人的竞争也使得拜占廷的商业逐渐衰落。此外,诺曼人的入侵打破了拜占廷对丝绸的垄断地位,他们将大批养蚕技师和丝织工匠带到西西里。多次的十字军运动,特别是第四次十字军东侵,对拜占廷的商业地位造成了严重破坏,改变了地中海贸易格局。同时拜占廷帝国晚期皇室斗争不断,为了获取资金,皇位争夺者屡次将商业贸易特权作为抵押。
君士坦丁堡和特拉布宗的商业地位逐渐下降,不再是东方商品的集散地,被威尼斯在东地中海的商业据点取代。威尼斯和热那亚商人在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郊外的加拉塔建立了商业殖民区。到14世纪,拜占廷的商业已完全萎缩。
手工业
拜占廷帝国手工业主要以丝绸品生产为主,拜占廷帝国从中国获取了蚕种和养蚕技术,随后在希腊南部建立了国营的养蚕工业。丝绸生产和纺织业由政府严格控制,禁止价格投机,并禁止出口丝绸专用的紫红色染料。紫色丝绸服饰和地毯专为皇族所用,而其他丝绸织物则采用刺绣技术制作出精美的图案。到了14世纪,随着纺织工艺的进一步改进,出现了图案更加复杂的锦缎,上面织满金丝和银线,被制作成礼服、圣坛罩布、帷幔、窗帘、壁毯和地毯,成为拜占廷帝国对外政策中的重要贡品。
纺织业
拜占庭织锦技术是一门相当发达的艺术。它通常采用丝、毛、麻混合的纺织方法,其中xxx特色的是金银丝线与蚕丝丝线的混纺。这种技术是在斜纹或平纹组织上使用提花装置,结合经过特殊处理的纬线进行纺织而成的。这些特殊丝线并非一般纺纱工人所能制造,而是由国家贵金属加工作坊完成的。我国把拜占庭这类织锦称为"胡绫"。
文化
编辑文学
综述
拜占庭文学是拜占庭人继承古希腊人热爱文史哲研究的传统,注重文史哲创作活动。拜占庭作家主要使用希腊语进行创作。从建国初期的4世纪开始,书面语与民间语有明显区别,前者是知识界和有教养阶层使用的语言,后者则是一种词汇混乱、语法简单的口语。直到12世纪前后,拜占庭社会逐渐普及标准的希腊语,更接近古希腊语,并且严格遵循语法规则,对元音和双元音进行复杂的重音标注。
拜占庭帝国的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包括小说、故事集和诗歌等。讽刺散文和杂记在拜占庭帝国中源自古希腊文学。讽刺散文以幽默诙谐的叙述风格将严肃主题巧妙融入其中,10世纪的《祖国之友》和《马扎利斯》,12世纪的《庄园之主》等代表作品。同时,医学和哲学作品也模仿了讽刺散文的风格。拜占廷的杂记代表作是商人哥利马斯于6世纪所写的《基督教国家风土记》。东罗马诗歌以礼拜仪式所用的宗教诗歌为主,讲求韵律,并从应答对唱的诗歌中发展出了两重唱的音乐形式。此外,拜占庭帝国的小说主要翻译自古印度故事。
拜占庭文学xxx特点是神哲融合,拜占庭思想家认为哲学是关于存在的知识,涉及神、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能够帮助人们接近神。因此,他们将哲学看作是众多艺术的综合体,是各种科学的根本。拜占庭的哲学思想主要源自古希腊哲学,研究和讨论的概念和命题与希腊化时期的内容相似。其中,新柏拉图主义和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对拜占庭思想家影响最为深远。拜占庭哲学和神学在著名哲学家和神学家约翰的作品中融合得最为明显。约翰《知识的源泉》一书,其中的"哲学篇"详细介绍了古代主要哲学流派及其观点,并分析了古典希腊罗马、伊斯兰教和东方基督教的神学思想,重点讨论了正统基督教神学的观点。
发展
拜占庭文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xxx个阶段发生在4至7世纪初,是古代文学向拜占庭文学转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古代文学的审美被基督教思想观念和宗教抽象审美所取代。
第二个阶段发生在7世纪中期至9世纪中期,这是拜占庭文学发展的中断时期。在这200多年间,既没有出现过名垂青史的作家,也没有留下不朽的作品。毁坏圣像运动的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拜占庭文学的发展,因为知识界的注意力和作家的关注点都被最紧迫和现实的斗争所吸引。
第三个阶段发生在9世纪至1204年之间,是拜占庭文学史发展的阶段。以佛条斯为代表的拜占庭知识界发起了文学复兴运动。当时,学术界对新柏拉图哲学的再研究给受亚里士多德学说限制的思想界带来了新鲜空气,引发了对亚里士多德理论的长期思想运动。这场运动的深远影响甚至反映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中。
神学
拜占庭神学作品的创作主要集中在325年的尼西亚宗教会议前后,并在此后达到高潮。尼西亚会议以皇帝干预的方式确定了基督教教义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位一体"、"原祖原罪"、"基督救赎"和"千年王国"等信条。这些教义的解释引发了多种思想派别的出现。直到6世纪末之前,拜占庭教会内部围绕重大神学争论出现了许多神学家,并创作了大量神学作品。这些神学论战极大地激发了神学家们的写作热情。其中,由瓦西里、尼撒的格列高利和纳占佐的格列高利组成的"卡帕多西亚三杰"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神学作家。他们留下了许多关于基督教各种神学理论的著作。
语言文字
拜占庭帝国的居民最初主要由原罗马帝国东部地区各民族构成,主要是希腊人和希腊化的各个民族。在这个时期,帝国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而民间语言则主要包括希腊语、叙利亚语、亚美尼亚语、柯普特语等。但拜占庭帝国从早期开始一直重视希腊语,他们实施古希腊文献教育体系,同时皇帝用拉丁语颁布救令和法典时,会同时附带希腊语的译文,以及使用希腊语作为基督教官方语言。由此,希腊语在拜占庭帝国中逐渐成为最重要的通用语言,并在中晚期成为官方语言,而拉丁语仅在法律文献和实用技术领域保留。当时贝利图斯法律学校是拜占庭xxx的拉丁语教育中心。君士坦丁堡几乎没有人讲拉丁语,只有学者和教士在书斋里使用拉丁语阅读古代文献。拜占庭作家大多使用希腊语进行创作。
希腊语又分为书面语和口语。书面语被用于知识界和有教养阶层,而口语则是民间语,其用词混乱、语法简单。直到12世纪前后,拜占庭社会才逐步流行标准的希腊语,这种语言更接近古希腊语,严格按照语法规则为元音和双元音标注复杂的重音。
诗歌
拜占庭诗歌的素材多种多样。它既涵盖了歌颂上帝和圣徒的宗教内容,也包含了赞扬人类美德的内容。此外,还有抨击时弊的讽刺诗,大多模仿古希腊作品,讽刺的对象包括政客的虚伪、xxx的残酷以及道德的堕落。拜占庭的抒情浪漫诗歌展现了传奇般的爱情故事。
拜占庭诗歌创作始于4世纪。在这个时期,被称为“卡帕多西亚三杰”之一的格列高利在众多诗人中享有盛誉,他的作品富有哲理,思想性强。5世纪的代表性诗人是皇后尤多西亚,尽管她的赞美诗缺乏灵感和激情,但其纯朴幼稚的风格为拜占庭诗歌带来了清新之风。6世纪的罗曼努斯是韵律诗歌的代表人物,他运用重音体系和语句的阴阳顿挫,创作了上千首对话式的诗歌,诗歌朗朗上口,在民间非常流行。由于他的诗歌可应答对唱,并带有副歌,因此常被用于教堂的仪式活动中。9世纪的修女卡西亚以其高貌美和拒绝皇帝塞奥菲鲁斯的求婚而闻名。后来她献身于与世隔绝的修道生活,并专注于诗歌创作。她创造了一种充满虔诚情感的诗歌形式。在拜占庭晚期,约翰·茂罗普斯和塞奥多利·麦多西迪斯应的诗歌表现出浓厚的学术氛围,适应了当时复兴古代文化运动的形势。
小说等其他文学形式
拜占庭文学中的小说作品相对较少,兴起较晚,其中一两部小说是从叙利亚语翻译成希腊语的印度故事。然而,讽刺散文和杂记在拜占庭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们以幽默诙谐的叙述风格将严肃主题融入其中,这一形式源自古希腊文学。拜占庭的讽刺散文作品有三部代表作,分别是10世纪的《祖国之友》,12至13世纪的《马扎利斯》和《庄主》。这些作品表达了对时政和社会腐败的不满,然而在讨论重大社会问题时,它们都采用了轻松的笔调。这些作品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并且在同一时期的某些医学和哲学作品中也有其风格的模仿。拜占庭的杂记文学代表作是6世纪拜占庭商人哥斯马斯的《基督教国家风土记》。他通过自己在红海和印度洋各地的商业旅行经历,记录了各个东方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物产,并提出了大地是扁平的观点。
史学
拜占庭史学家继承了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以来的创作传统,非常重视编写历史书籍。在君士坦丁一世建立罗马帝国东都后,xxx位伟大的拜占庭史学家是尤西比乌斯,作品包括拜占庭宫廷史和教会史,对君士坦丁一世的记载生动真实。之后出现了另一位重要的拜占庭史学家普罗柯比,他的《战史》《建筑》《秘史》等作品,资料丰富、来源可靠、叙述生动、判断准确、线索清晰,是研究查士丁尼时代拜占庭历史的重要参考书籍。约翰·马拉拉斯是拜占庭时代最早编写年代史的史学家之一,他的作品《编年史》从亚当、夏娃开始,一直写到他所在时代。
在6至7世纪,麦南德成为拜占庭历史学家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普罗柯比恢复的古希腊历史写作风格,撰写了断代史。皇帝君士坦丁七世是马其顿王朝最杰出的历史作家,他任命学者编辑整理前代史书,并亲自参与编辑工作。在他的支持下,许多作家致力于历史书的撰写。其中,助祭利奥以其充满机智、生动的古典文风、准确的记述和优美的文笔,被后来的学者视为拜占庭断代史的典范。11世纪中期,普塞罗斯的史书诙谐有趣、语言规范,深受喜欢。
书籍
在书写方式方面,拜占庭人开始使用小写字母书写书籍。大约在8世纪末之前,修道院的教士们首先出现了新的书写体,这种特殊的字体只有受过训练的人才能够书写。随着公众对书籍的需求增加,并逐渐接受和习惯阅读小写字体,小写字体的好处变得越来越明显。它更为紧凑,占用的羊皮纸更少,书写更方便更快捷。特别是连笔书写使得抄写者不必在每个字母之间抬起笔来。这场悄然发生的深刻变革推动了书籍排版形式的新变化,使所有词语分开,并标注重音。同时,原有的大写字母规范被打破,到10世纪中期前后,小写字母和大写字母(安色尔字体)开始同时混用,这促进了拜占庭文化的普及。
美术
拜占庭美术以其装饰性、抽象性和宗教寓意而著称。现存的拜占庭美术作品主要包括教堂中的镶嵌画、壁画和绘画手卷。这些作品的题材广泛涵盖了耶稣、圣母与圣子、天使和天使长、历代圣人、历代皇帝和主教,以及天堂和地狱等主题。镶嵌画通常具有装饰性,其平面构图呈现出公式化的形式。它们善于运用耀眼的光线和色彩,主要采用金色和蓝色作为主要色调,同时穿插白色、紫色、蓝色、黄色、粉红色、绿色、红色和黑色等颜色的图案。与此同时,拜占庭教堂的外部通常几乎没有装饰,而基督教仪式主要在教堂内部进行。
镶嵌画
镶嵌画艺术在拜占庭帝国时期达到了巅峰。它起源于古希腊时代,在罗马帝国时期得到普及,而拜占庭艺术家将其发展到了最高水平。镶嵌画使用天然彩色石料或彩色玻璃作为基本材料,因此具有绚丽多彩的色彩,能够长久地保持下去。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地中海世界的文化中心,其镶嵌画艺术也是帝国中最为卓越的。例如,现存于伊斯坦布尔的一幅古典艺术风格的镶嵌画地板作品《农村田园图》描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牧马人弹奏乐器、小马驹吃奶、马匹吃草、牧民挤羊奶和马夫饮驴等场景。不论是人物还是动植物,形象逼真、比例和谐、神态生动,充满层次感,宛如油画。然而,君士坦丁堡的许多珍贵的镶嵌画作品遭到了东方基督教中禁止偶像崇拜的破坏,以及后来伊斯兰教的破坏,因此很少有完整的作品传世。
从7世纪初开始,拜占庭帝国逐渐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国力强盛,公共建筑增多,镶嵌画装饰艺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点是拜占庭帝国专制政治和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加强,表现为镶嵌画中关于拜占庭皇帝形象和基督教内容的增加,画面呈现简化化趋势,抽象化程度提高。例如,《基督与圣徒图》画面简洁,缺乏传统的自然主义气息,只有三个宗教人物严肃地站立,表情严肃,动作程式化,头部比例较小,服装突出了华丽而忽视了真实感,画面的各个部分通过线条分割,几乎没有过渡色彩,背景呈现一片金光,没有任何自然景物。
拜占庭的镶嵌画艺术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方风格。例如,意大利的镶嵌画以其华丽而著名,并注重形象的比例和谐。意大利巴勒莫圣父教堂建于1143年,于1151年完工,其内墙装饰性镶嵌画非常华丽壮观。
音乐
拜占庭音乐主要以宗教仪式所用的礼拜诗歌为主,注重韵律,并从应答对唱的诗歌中发展出了两重唱的音乐形式。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音乐,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典礼、重大仪式、节日庆典和民间婚宴等场合,以营造热烈的氛围。然而,关于世俗音乐的完整乐谱保存得很少,因此对其乐理、音阶、旋律和音调的了解非常有限。目前保留下来的拜占庭音乐主要是东正教的宗教音乐,尤其是希腊阿索斯山(圣山半岛)的宗教音乐。这种音乐以复调为主,经常出现相同的乐调、变调和和声,由高音部的高亢华丽和低音部的舒缓平和组成,歌词的韵律性更加重要,而不太注重节奏感。
科技
编辑天文学
拜占庭时期的天文学以托勒密的地心说为主流观点,注重星图和观测工具的研究,但对天象生成的原理探讨较少。他们的天文学成果主要应用于宗教节日日期的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计时标准。拜占庭在天文学领域普遍尊崇2世纪的亚历山大天文学家托勒密,他的"地心说"观点在拜占庭学术界仍然广泛接受。按照这一观点,太阳被认为比地球小,是围绕地球旋转的众多星球中最亮的一个。拜占庭天文学家对日环食现象给予了准确的解释,并基本正确地解释了闪电、雷鸣与暴风雨之间的关系。他们重视研究星图和观测工具,但对天象形成的原理探讨较少。拜占庭天文学家塞奥在翻译托勒密的著作时,专门为该星图撰写了大量的注释,分为大注释和小注释两部分。许多拜占庭天文学家还完成了多部星图的制作。除了星图,太阳运行图和星辰目录等工具也非常受欢迎。另外,天文观测工具方面,拜占庭复制古代天文学著作中记载的各种工具,如子午环、回归线仪、浑天仪、地座仪和星位仪等。其中,现存的拜占庭星盘由精细刻度的圆盘和可旋转的观测管组成,用于天文观测和测量。
历法学
拜占庭历法是一种实用的历法系统,其基础建立在太阳运行图和月亮周期表的基础上。拜占庭人结合了太阴历和太阳历,制定了一个大历法周期。他们使用日晷来记录白昼的划分,使用星表来记录夜晚的划分,将每个昼夜划分为12个时辰,其中xxx个时辰从太阳升起开始计算,依此类推。为了进行更精确的时间计算,拜占庭人使用了日晷和滴漏设备,将每个时辰再分为5分,每分再分为4秒,每秒再分为12个瞬间。
地理学
拜占庭地理学在托勒密的基础上得以发展,提出了地球是四周被洪水环绕的扁平矩形的观念,并对印度以西亚欧大陆的地理情况进行了比较准确的描述。拜占庭人绘制的世界地图显示了重要海域、海流和季风的位置,这些地图至今保存完好。
医学
拜占庭医学是在古典希腊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医学科学。它是一门广泛流传于拜占庭帝国民众中的科学,不仅仅为专业医生所熟知,普通知识分子和大多数普通民众也对医学知识有所了解。拜占庭医学注重应用,相对忽视病理学,不过多关注人体结构和血液组成,而更注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拜占庭人认为疾病是人体各种因素和状态失衡的结果,因此调理是治疗疾病的关键。他们推崇休息、保暖和发汗作为治疗的最佳方法。拜占庭帝国对医学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医院组织建设方面,不仅在军队中设立了军事医疗队,大的慈善机构和修道院也设有医院或高级医生团。院中没有护士,病人通常共同分担护理工作。各科病人混住在一起。医生不按科室分工,只分男女。
拜占庭医学著作包括皇帝朱利安的私人医生欧利巴修斯的《诊断学》,保罗的《妇科学》、《毒物学》和《处方》,西蒙的《食谱》和《保健手册》等。这些著作都以希波克拉底和盖伦的理论为指导,注重养生和预防。其中广为流传的《饮食历书》将一年分成干、湿、热、冷四个阶段,并详细列举了适宜和不宜食用的食物。
数学
拜占庭人使用字母和简单的符号表示所有的数字,并采用十进位制。
社会
编辑宗教
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君士坦丁大帝的精神,并确信基督教是帝国的根基。该帝国东部的基督教神学深受犹太教神学和古典希腊哲学的影响。325年的xxx次尼西亚宗教会议于5月25日至8月25日举行,确立了东罗马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即《尼西亚信经》。之后的四次基督教大公会议进一步确认了基督教的国教地位,分别是381年的xxx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431年的以弗所公会议、451年的迦克墩公会议以及553年的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君士坦丁堡教区在基督教五大教区中地位仅次于罗马教区。在伊斯兰教兴起后,受其禁止偶像崇拜的教义影响,拜占庭帝国发生了破坏圣像运动。然而,787年在尼西亚召开的第七次宗教会议阐释了圣像崇拜和偶像崇拜之间的区别,从而正式确定了东罗马基督教会的神学体系,之后发展为希腊正教,也被称为东正教。
在9世纪以前,拜占庭帝国实行严厉的法律和高效的中央集权制度,导致东罗马教会的参与国家事务的能力受到剥夺。教会事务成为帝国国家事务的一部分,东罗马皇帝成为教会的保护人,对罗马和君士坦丁堡这两个xxx教区的主教和大教长的任免权进行控制。从君士坦丁一世到查士丁尼一世时期,多位主教被皇帝解除了教职。在8世纪中叶之前,罗马的大主教(后来成为教宗)也必须服从于东罗马皇帝的命令。同时,任何教职人员都无权取消皇帝的教籍。
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的皇权逐渐减弱,而教会的势力逐渐增强。教会开始介入帝国的行政事务,包括审理世俗法庭的案件和享有税收和司法特权。然而,与罗马教会不同,东罗马教会一直没有完全摆脱皇权的控制,始终保持作为国家政权工具的地位。
饮食
拜占庭帝国的主食主要包括面包和豆类。在首都君士坦丁堡,由于肉价昂贵,普通人的主食是面包、橄榄、洋葱、小扁豆、奶酪和鱼类。而在其他地区,人们广泛食用牛、羊、猪、马、鸡、鸭、鹅等禽畜肉类。君士坦丁堡人喜爱食用海鱼,而淡水鱼通常用来喂猫狗。拜占廷的史料中还提到了一些蔬菜,包括萝卜、卷心菜、大蒜、洋葱、南瓜、莴苣、韭菜和黄瓜。调料方面,人们使用芝麻、芫荽、胡椒和丁香。主要水果有苹果、无花果、西瓜、杏和葡萄。饮料方面,人们饮用自家酿造的葡萄酒和啤酒。几乎所有的食物都会加入橄榄油。各地生产的粮食主要满足当地需求,而首都和一些大城市如萨洛尼卡和安条克则依赖进口粮食以及政府的粮仓调拨。
服饰
东罗马帝国的服饰因地区而异,马其顿和多瑙河边境地区的冬季阴冷多雨与埃及地区的干旱炎热导致服装样式有显著差异。丝绸作为皇家垄断的原材料,主要生产集中在希腊南部地区,丝绸的买卖也由官方商人严格控制。普通人未经皇室许可不得穿戴丝绸服装。紫色丝袍是专为皇帝和皇后设计的服饰,而高级教会人士穿着织金绣银的锦缎教袍和法衣。普通人的服饰通常采用棉布和亚麻制成。根据现存的东罗马绘画手卷,可以看出在帝国1100年的历史中,服装样式主要体现了轻快、单薄的地中海风格。主要的服装包括长袍、披肩、腰布和皮靴。
建筑
拜占庭建筑的建筑风格,可以分为前期(4世纪至6世纪)、中期(7世纪至12世纪)和后期(13至15世纪)三个阶段。前期是拜占庭建筑的鼎盛时期,其建筑作品主要模仿古罗马的风格,包括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城门、宫殿、广场、拱门、高架水道、公共浴场、蓄水池和教堂。随着基督教成为国教,东罗马的教堂建筑逐渐增大和豪华,最终在公元6世纪出现了空前壮观的圣索非亚大教堂。
中期的东罗马建筑反映了这一时期国家的特征,包括外族入侵、领土丧失和国力下降。建筑规模缩小,不如前期那样宏伟。中期的东罗马教堂建筑特点是占地面积较小,向上发展,不再有像圣索非亚大教堂那样的中央穹顶,取而代之的是若干小穹顶,并注重内部装饰。代表性建筑包括君士坦丁堡的Acatalepthos修道院、Chora修道院,以及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和基辅的圣索非亚教堂。
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君士坦丁堡并导致严重破坏后,拜占庭帝国的国力大幅削弱,无力再兴建大型公共建筑和教堂。因此,后期的东罗马建筑数量有限且缺乏创新。在奥斯曼帝国灭亡拜占廷帝国后,大部分后期东罗马建筑都遭到破坏或毁损。君士坦丁堡的圣玛利亚教堂是后期东罗马建筑的代表作品。
后世影响
编辑西欧
拜占庭文明对文艺复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古典文化的传承者和延续者,拜占庭文明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奠定了浓厚的文化基础。在中世纪,西欧的古典文化几乎被遗忘,只有教会文化在有限的程度上发展。然而,在拜占庭的意大利中、南部领土,古典文化得以保存和发展。拜占庭文明通过接纳西欧的留学者、传播古籍与资料,以及在拜占庭的意大利领土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使意大利的部分地区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为13、14世纪兴起的古籍研究奠定了条件。在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进攻拜占庭帝国,大量拜占庭人逃往意大利,与西欧早期资产阶级发起的新文化运动相遇,推动了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开展文艺复兴运动。拜占庭学者皮拉特将《荷马史诗》翻译成拉丁语,还教授了薄伽丘希腊语。拜占庭学者与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广泛进行学术探讨与交流,带来了大量希腊文古典时期的原著作和文献,推动了希腊学在意大利学术界的广泛传播。此外由于拜占庭文明早期形成的《罗马民法大全》对私有制加以全面和系统地保护,为后世的《拿破仑法典》和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提供了范本和依据。
东欧
拜占庭文明还对同属中古东欧文化圈的斯拉夫世界及其文化,公元862年,拜占庭皇帝派西里尔兄弟前往保加利亚传教,西里尔兄弟根据斯拉夫文化状况和希腊字母体系创造出西里尔字母体系,为斯拉夫人后来使用的语言文字——东斯拉夫语支(俄语、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以及南斯拉夫语(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黑山语、马其顿语等)奠定基础。此外西里尔兄弟翻译《新约·圣经》和古希腊文献及著作,为斯拉夫文学的兴起发展奠定基础。拜占庭帝国覆灭后,其宗教与文化东传至斯拉夫人建立的基辅罗斯。公元988年,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立基督教为罗斯国教,罗斯人的多神教信仰至此开始转变,对后来俄罗斯人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俄罗斯开始视自己为世界上xxx体现东正教思想的国家。1472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廷末代皇帝的侄女索非亚为妻,并把拜占廷皇室徽记双头鹰作为俄国的国徽,同时引入拜占廷的宫廷礼仪,之后代表东正教的“第三罗马”教会在瓦西里大公的领导下开始兴盛。
帝王世系
编辑朝代 | 君王姓名 | 在位时间 | 英文名 |
君士坦丁王朝 | 君士坦丁大帝 | 324—337年 | Constantine the Great |
君士坦丁二世 | 337—340年 | ConstantineⅡ | |
君士坦斯 | 337—350年 | ConstansI | |
君士坦提乌斯二世 | 337—361年 | ConstantiusⅡ | |
尤利安 | 361—363年 | Julian | |
约维安 | 363—364年 | Jovian | |
狄奥多西王朝 | 狄奥多西一世 | 379—395年 | TheodosiusI |
阿卡狄奥斯 | 395—408年 | Arcadius | |
狄奥多西二世 | 408—450年 | TheodosiusⅡ | |
马尔西安 | 450—457年 | Marcian | |
利奥王朝 | 利奥一世 | 457—474年 | LeoItheThracian |
利奥二世 | 473—474年 | LeoⅡ | |
芝诺 | 474—491年 | Zeno | |
巴西利斯库斯 | 475—476年 | Basiliscus | |
阿纳斯塔修斯一世 | 491—518年 | AnastasiusI | |
查士丁尼王朝 | 查士丁一世 | 518—527年 | JustinI |
查士丁尼一世 | 527—565年 | JustinianI | |
查士丁二世 | 565—578年 | JustinⅡ | |
提比略二世 | 578—582年 | TiberiusⅡConstantine | |
摩里士 | 582—602年 | Maurice | |
弗卡斯 | 602—610年 | Phocas | |
希拉克略王朝 | 希拉克略一世 | 610—641年 | HeracliusI |
君士坦丁三世 | 641年 | ConstantineⅢ | |
赫拉克洛纳斯 | 641年 | Heraklonas | |
君士坦斯二世 | 641—668年 | ConstansⅡ | |
君士坦丁四世 | 668—685年 | ConstantineIV | |
查士丁尼二世 | 685—695,705—711年 | JstinianⅡ | |
利昂提奥斯 | 695—698年 | Leontios | |
提比略三世 | 698—705年 | TiberiosⅢ | |
菲利皮科斯 | 711—713年 | PhilippikosBardanes | |
阿纳斯塔修斯二世 | 713—715年 | AnastasiusⅡ | |
狄奥多西三世 | 715—717年 | TheodosiusⅢ | |
伊苏里亚王朝 | 利奥三世 | 717—741年 | LeoⅢ |
君士坦丁五世 | 741-775年 | ConstantineV | |
利奥四世 | 775—780年 | LeoIV | |
君士坦丁六世 | 780—797年 | ConstantineVI | |
伊琳娜女皇 | 797—802年 | IreneofAthens | |
尼基弗鲁斯一世 | 802—811年 | NikephorosI | |
斯陶拉基奥斯 | 811年 | Staurakios | |
米海尔一世 | 811—813年 | MichaelIRangabe | |
利奥五世 | 813—820年 | LeoV | |
弗里吉亚王朝 | 米海尔二世 | 820—829年 | MichaelⅡ |
狄奥斐卢斯 | 829—842年 | Theophilos | |
米海尔三世 | 842—867年 | MichaelⅢ | |
马其顿王朝 | 巴西尔一世 | 867—886年 | BasilI |
利奥六世 | 886—912年 | LeoVI | |
亚历山大 | 912—913年 | Alexander | |
君士坦丁七世 | 913—920,945—959年 | ConstantineVII | |
罗曼努斯一世 | 920—944年 | RomanosI | |
斯蒂芬和君士坦丁 | 944—945年 | Stephen、Constantine | |
罗曼努斯二世 | 959—963年 | RomanosⅡ | |
尼基弗鲁斯二世 | 963—969年 | NikephorosIIPhokas | |
约翰一世 | 969—976年 | JohnI | |
巴西尔二世 | 976—1025年 | BasilⅡ | |
君士坦丁八世 | 1025—1028年 | ConstantineVⅢ | |
罗曼努斯三世 | 1028—1034年 | RomanosⅢ | |
米海尔四世 | 1034—1041年 | MichaelIV | |
米海尔五世 | 1041—1042年 | MichaelV | |
佐伊女皇 | 1042—1050年 | Zoe | |
君士坦丁九世 | 1042—1055年 | ConstantineIX | |
狄奥多拉女皇 | 1042—1056年 | Theodora | |
米海尔六世 | 1056—1057年 | MichaelVI | |
科穆宁-杜卡王朝 | 伊萨克一世 | 1057—1059年 | IsaacI |
君士坦丁十世 | 1059—1067年 | ConstantineX | |
罗曼努斯四世 | 1068—1071年 | RomanosIV | |
君士坦丁十世 | 1071—1078年 | MichaelVII | |
尼基弗鲁斯三世 | 1078—1081年 | NikephorosⅢ | |
阿历克塞一世 | 1081—1118年 | AlexiosI | |
约翰二世 | 1118—1143年 | JohnⅡ | |
曼努埃尔一世 | 1143—1180年 | ManuelI | |
阿历克塞二世 | 1180—1183年 | AlexiosIIKomnenos | |
安德洛尼卡一世 | 1183—1185年 | AndronicusI | |
安格洛斯王朝 | 伊萨克二世 | 1185—1195年 | IsaacⅡ |
阿历克塞三世 | 1195—1203年 | AlexiosIⅢ | |
阿历克塞四世 | 1203—1204年 | AlexiosIVAngelos | |
阿历克塞五世 | 1204年 | AlexiosVDoukas | |
拉斯卡里斯王朝 | 狄奥多尔一世 | 1205—1221年 | TheodoreI |
约翰三世 | 1221—1254年 | JohnⅢ | |
狄奥多尔二世 | 1254—1258年 | TheodoreⅡ | |
约翰四世 | 1258—1261年 | JohnIVLaskaris | |
巴列奥略王朝 | 米海尔八世 | 1259—1282年 | MichaelVIII |
安德洛尼卡二世 | 1282—1328年 | AndronicusⅡ | |
米海尔九世 | 1294—1320年 | MichaelIX | |
安德洛尼卡三世 | 1328—1341年 | AndronicusⅢ | |
约翰五世 | 1341—1376年 | JohnV | |
1379—1390年(首次复位) | |||
1390—1391年(再次复位) | |||
约翰六世 | 1347—1354年 | JohnVI | |
安德洛尼卡四世 | 1376—1379年 | AndronicusIV | |
约翰七世 | 1390年 | JohnVII | |
曼努埃尔二世 | 1391—1425年 | ManuelⅡ | |
约翰八世 | 1425—1448年 | JohnVⅢ | |
君士坦丁十一世 | 1449—1453年 | ConstantineXI |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
注释
编辑展开[a]
拜占庭历史起始年代一直是史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意见多达近10种,主要是324年、330年和395年三种。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志强认为拜占庭国家在330年时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政治实体。
[b]
在11世纪之后,土耳其一词专指今天土耳其共和国的范围。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陈志强. 拜占庭帝国通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27-36.
[2]石俊志. 外国货币史漫谈之十八:拜占庭帝国金币制度的演变[J]. 金融博览, 2022: 1-2.
[3]刘红星. 试比较拜占庭宗教艺术与17世纪巴洛克宗教艺术的差异[J]. 艺术科技, 2016-01-01, 29(5): 217-217,221. [2023-07-05].
[4]A.E.Laious.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Byzantium,from the Seventh through the Fifteenth Century[M]. Dumbarton Oaks Research Library and Collection, 2002: 48.
[5]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瓦西列夫. 拜占庭帝国史[M]. 徐家玲译. 上海: 商务印书馆, 2019: 130-193.
[6](英)狄奥尼修斯·史塔克普洛斯著. 拜占庭一千年:一部帝国兴衰史[M]. 陈友勋译.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9: 143-166.
[7](英)狄奥尼修斯·史塔克普洛斯著. 拜占庭一千年:一部帝国兴衰史[M]. 陈友勋译.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9: 237-270.
[8]孙思萌. 拜占庭皇室女性的政治角色刍议——基于铸币的历史考察[J]. 殷都学刊, 2021-09-30, 42(3): 70-78,87. [2023-07-04].
[9]张娓. 拜占庭皇帝朱利安复兴异教政策研究综述[J]. 基督教学术, 2016-01-01, (1): 288-308. [2023-07-04].
[10]陈志强. 拜占庭帝国史[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7: 321-335.
[11]徐家玲. 拜占庭文明[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305-310.
[12]陈志强. 拜占庭文明[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210-218.
[13]刘悦. 拜占庭文学中的仿古意识[J]. 外国问题研究, 2019-01-01, (2): 111-116. [2023-07-05].
[14]魏收. 魏书. 北魏北齐: 卷六·帝纪第六·显祖纪.
[15]魏收. 魏书. 北魏北齐: 卷五·帝纪第五·高宗纪.
[16]李延寿. 北史. 唐: 卷九十七·列传第八十五·西域.
[17]陈志强. 拜占庭帝国通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36-41.
[18](英)狄奥尼修斯·史塔克普洛斯著. 拜占庭一千年:一部帝国兴衰史[M]. 陈友勋译.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9: 12-18.
[19]陈志强. 拜占庭帝国通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44-69.
[20](英)狄奥尼修斯·史塔克普洛斯著. 拜占庭一千年:一部帝国兴衰史[M]. 陈友勋译.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9: 18-41.
[21]陈志强. 拜占庭帝国通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70-80.
[22]陈志强. 拜占庭帝国通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85-100.
[23]陈志强. 拜占庭帝国通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107-117.
[24]陈志强. 拜占庭帝国通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117-125.
[25]陈志强. 拜占庭帝国通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129-143.
[26]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瓦西列夫. 拜占庭帝国史[M]. 徐家玲译. 上海: 商务印书馆, 2019: 194-234.
[27]陈志强. 拜占庭帝国通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144-151.
[28]陈志强. 拜占庭帝国通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155-161.
[29]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瓦西列夫. 拜占庭帝国史[M]. 徐家玲译. 上海: 商务印书馆, 2019: 235-300.
[30]陈志强. 拜占庭帝国通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162-172.
[31]陈志强. 拜占庭帝国通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179-181.
[32]陈志强. 拜占庭帝国通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183-207.
[33]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瓦西列夫. 拜占庭帝国史[M]. 徐家玲译. 上海: 商务印书馆, 2019: 300-355.
[34]陈志强. 拜占庭帝国通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212-218.
[35](英)狄奥尼修斯·史塔克普洛斯著. 拜占庭一千年:一部帝国兴衰史[M]. 陈友勋译.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75-200: 2019.
[36]陈志强. 拜占庭帝国通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219-222,226-236.
[37](英)狄奥尼修斯·史塔克普洛斯著. 拜占庭一千年:一部帝国兴衰史[M]. 陈友勋译.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9: 207-230.
[38]陈志强. 拜占庭帝国通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237-249.
[39]陈志强. 拜占庭帝国通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251-268.
[40]庞国庆. 拜占庭帝国黑暗时代的人口危机及其治理[J]. 世界历史, 2022, (06): 133-152.
[41]赵月. 拜占庭宦官的角色类型和地位分析[D]. 东北师范大学, 2013: 19-27.
[42]赵瑞杰, 徐家玲. 宦官参政与女皇伊琳娜统治的兴衰[J]. 社会科学研究, 2018-01-01, (2): 180-187. [2023-07-04].
[43]关敏. 论早期拜占庭帝国的官僚制度[D]. 辽宁大学, 2014: 11-19.
[44]徐家玲. 拜占庭文明[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185-208.
[45]苏聪. 从军政分权到合权:拜占庭总督制探究[J]. 历史教学问题, 2019-01-01, (5): 78-84. [2023-07-04].
[46]张小倩. 拜占庭皇帝利奥三世的内政外交研究(717-741)[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7-15.
[47]徐家玲. 拜占庭文明[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221-227.
[48]徐家玲. 拜占庭文明[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406-444.
[49]马锋, 徐家玲. 从达拉斯城战役看查士丁尼时代拜占庭帝国的军事特点[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01, (5): 168-173. [2023-07-05].
[50]徐家玲. 拜占庭文明[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221-235.
[51]高容铎. 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军事因素研究[D]. 贵州师范大学, 2015-04-08[2023-07-05].
[52]陈志强. 拜占庭帝国通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275-286.
[53]陈志强. 拜占庭文明[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164-198.
[54]厉以宁. 罗马一拜占庭经济史[M]. 上海: 商务印书馆, 2006: 6468-473.
[55]厉以宁. 罗马一拜占庭经济史[M]. 上海: 商务印书馆, 2006: 513-540.
[56]尹忠海. 权贵与土地——拜占庭马其顿时期社会解析[D]. 东北师范大学, 2009-06-01[2023-07-05].
[57]徐家玲. 拜占庭文明[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289-296.
[58]陈志强. 拜占庭文明[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108-119.
[59]胡长江. 中古拜占庭农业若干问题研究[J]. 农业考古, 2015-01-01, (1): 327-331. [2023-07-06].
[60]卢凌巍. 对拜占庭帝国农业史与其国家兴衰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J]. 金田, 2014-01-01, (10): 109-109,107. [2023-07-06].
[61]王翘, 李强. 拜占庭《农业法》译注[J]. 古代文明, 2011-01-01, (4): 21-36. [2023-07-06].
[62]董晓佳. 早期拜占庭帝国的多族群融合及身份认同[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01-30, 49(1): 237-244. [2023-07-04].
[63]罗春梅. 12世纪末威尼斯企图征服拜占庭帝国原因探析[J].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1-01, (1): 157-160. [2023-07-05].
[64]桑敬鹏, 张彦君. 10-11世纪君士坦丁堡与意大利商业城市贸易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04-11, (11): 48-49. [2023-07-05].
[65]桑敬鹏. 10-11世纪的君士坦丁堡与丝路贸易研究[D].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6-08[2023-07-05].
[66]徐家玲. 拜占庭文明[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452-454.
[67]陈志强. 拜占庭帝国通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33-35.
[68]庞国庆. 古希腊文化与拜占庭帝国的塑造———以《荷马史诗》为例[J]. 世界历史, 2019, (3): 107-108.
[69]董晓佳. 早期拜占庭帝国的多族群融合及身份认同[J]. 西南大学学报, 2023: 237-238.
[70]陈志强. 拜占庭文明[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221-224.
[71]陈志强. 拜占庭文明[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218-220.
[72]一文. 拜占庭美术[J]. 青苹果, 2004: 1.
[73]陈志强. 拜占庭文明[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224-234.
[74]高志民. 拜占庭音乐与西方教会音乐[J]. 当代音乐, 2016-01-01, (10): 22-26. [2023-07-05].
[75]高志民. 拜占庭音乐研究综述[J]. 古代文明, 2014-01-01, (1): 32-38. [2023-07-05].
[76]陈志强. 拜占庭文明[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269-291.
[77]谷操, 闵凡祥. 拜占庭医学发展特征初探[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01, 33(5): 71-78. [2023-07-06].
[78]疏会玲. 宗教顺从与政治忠诚:希拉克略时期的拜占庭犹太政策及其动因分析[C].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2015-12-26: 112-129. [2023-07-05].
[79]徐家玲. 拜占庭文明[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313-370.
[80]徐家玲. 论早期拜占庭的宗教争论问题[J]. 史学集刊, 2000-01-01, (3): 56-63. [2023-07-05].
[81]王妍. 社会控制视域下10世纪拜占庭修道院改革探析[J]. 中州大学学报, 2023-04-20, 40(2): 66-71. [2023-07-05].
[82]陈悦. 舌尖上的拜占庭———拜占庭人的饮食文化[J]. 农业考古, 2020, (1): 177-179.
[83]桑珊, 刘娟. 拜占庭服饰初探[J]. 山东纺织经济, 2015-01-01, (12): 40-42,39. [2023-07-05].
[84]冯晓桐. 东西方"繁复风格"服饰对比研究——以拜占庭时期与唐代时期对比为例[J]. 纺织报告, 2021-04-20, 40(4): 105-106. [2023-07-05].
[85]高祥生. 拜占庭建筑的兴衰[J]. 建筑与文化, 2022-06-15, (6): 266-271. [2023-07-05].
[86]蔡颖佶, 林驹. 东正教"圣母大堂"折射的拜占庭建筑艺术[J]. 上海城市规划, 2008-01-01, (4): 35-39. [2023-07-05].
[87]赵倩, 张妍青. 拜占庭建筑艺术的欣赏[J]. 山西建筑, 2011-01-01, 37(14): 13-14. [2023-07-05].
[88]杨龙. 浅析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和影响[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01, 12(5): 325-328. [2023-07-19].
[89]张广翔,刘玉宝. 拜占庭文明的特征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卡尔波夫教授吉林大学讲学综述[J]. 史学理论研究, 2007, (3): 155-157.
[90]苗军. 俄罗斯文化中的“第三罗马”之说[J]. 俄语学习, 2008, (01): 66-68.
[91]陈志强. 拜占庭帝国通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473-476.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427992/